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2018年姜堰区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培训会有感
沈晨颖溱潼小学
2018年是崭新的一年。作为新教师的我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我相信经过几年历练一定能有所成长。24日有幸参加了今年姜堰区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培训会,在会上见到了许多资深的前辈们,也有很多收获。下面就谈谈我对统编教材的几点感悟,不恰当处还请多多包涵。
一、打好语文基础,培养语文素养
上午我们观看了吴迪老师的《端午粽》的课堂实录,被吴迪老师稳重机智的教学过程所打动。这是一篇一年级下册的课文,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以及感受邻里之情和纪念屈原之情。
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首传统节日的儿歌作为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着实巧妙。在课堂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处处贯穿的识字写字教学。其中最为巧妙的实属枣字教学。吴迪老师说:“这枣字中就藏着两颗枣呢。”让学生进行寻找,引导学生注意“枣”字的两点,通过学生的回答相机将两点变成两颗又大又红的圆枣,让学生眼前一亮,也使我感受颇深。
在长句子阅读教学过程中,吴迪老师也向我们展示了语文基础的重要性。她采用先读词再读句的方法,先使学生对词语有一定的理解再带入句中加深印象,想不读好都难。在郝彤蓉老师的评课中有这么一句话。“理解课文并不是最终目标,低年级要抓实。”基础不好何谈进步,我想这就是统编教材想要我们教师做到的吧。
整堂课通过知形、闻香、尝味三步将粽子层层剥开在学生眼前,每层的教学都体现了吴迪老师深厚的语文素养。课堂步步都在进行人文渗透,设计又很巧妙,不仅教授了知识,也激发了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和屈原的兴趣,还宣扬的友好的邻里之情,着实让人深感佩服。这便就是语文人文系与工具性的统一,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将时刻铭记这一点。
二、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下午,在陈志明主任、沈小军校长以及沈军校长的指导下,统编教材的神秘面纱逐渐像我们揭开。在他们的讲话中,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应该做到克服语文课的“繁琐病”;正确处理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的关系;增强科研意识等,这是新教材对我们的要求,更应该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从沈军校长的谈论中我们了解打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正如亚伯拉罕·林肯说过的“卓越的天才不屑走一条别人走过的路,他寻找迄今没有开拓过的地域”。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这才是我们应该走的道路。
本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纸上得来终觉浅,未来的日子还需要我去努力实践,将这些融于教学中去。我相信未来的语文教学一定更加充满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