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P3结业仪式分享1226

P3结业仪式分享1226

作者: 乔木_Zhu | 来源:发表于2017-12-26 18:03 被阅读252次

    同学们晚上好:

        首先很高兴,恭喜你们在今天跑到了终点,顺利结业了。

        想起4月的那个春天,我跟你们一样,怀揣着运营的诸多问题,来到了三节课,开始了P3痛苦虐心的作业之旅,整整2个月,没有周末,也没有早于12点休息过。满脑子都是框架、框架、框架,都是作业、作业、作业。

        半年的时间里,我除了运营P3还学了李叫兽,产品P2,科特勒等课程,做了1次运营P3的助教,还有你们这期助教的助教。

        班班让我来给大家分享,肯定不是为了推销三节课的课程,而是希望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课程结束后的心得,以及如何更好的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所以我今天的分享会花大概15分钟的时间,主要围绕几个问题展开:

        1、为什么要学习P3

        2、怎样实际运用框架?

        3、运营如何从入门?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P3

        我想问下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初来学P3的原因是什么?

        此处冷场1分钟。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想表达一种成人的学习方法,成人学习不是盲目的,更不是向学校那般填鸭式被动的,而是让我们通过问题去主动寻找答案。这样的不同是什么?这样会更有针对性,会让你更有目标感,更能驱使你前进。

        我记得我报名的时候,是被增长的问题困扰许久,行业变得进一步白热化,平台进入成熟期,自然增长减少,用户活跃也开始降低,那如何保持持续高速的增长成为了摆在公司和运营前的一座大山。所以在用户激励的课程中,我特别认真的做作业,且反复将课程学习到的内容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不断的思考,不断的从问题中尝试寻找答案,虽然我还没有找到终极的答案(或许没有终极的答案),但是这个过程中,我通过框架对自己的系统性,全面性提升是非常大的。

        有人跟我说知识付费是潮流,报课也是因为焦虑。所以我们见过很多人因为付费就要求必须收获知识,也看到很多人通过不断的付费掩饰焦虑。

        我从来不主张随意的报课,在知识付费的当下,有像我这样为了极力避免成为油腻的中年人而焦虑学习的,也有刚毕业大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的,更有因为身边人在学习而被动学习的。

        我们可以数数自己在得到,喜马拉雅,三节课等诸多平台上买了多少课程?而我们又打开过多少?现在一直在坚持听的又有多少?

        所以我认为所谓的焦虑不过是群体偏爱映射,我觉得付费带给我们最多的其实是连接,连接更多的跨界,连接更深的自洽。终究,连接的是当下与未来想象中更优秀的自己!

        所以,每当我们要新报一门课,或者购买某个知识付费前,想想自己的困惑是什么?想想自己通过知识付费想要的目标是什么?也许,我们才能真正在购买后有所收获。

        第二个问题:怎样实际运用框架?

        讲完了我们要通过问题去学习,去寻找答案。那么学习完之后呢?我们又该如何学以致用?

        为了显得很有道理,我要搬出一个方法论,就是库伯学习圈

        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拥有各种丰富的经验,哪怕是兴趣爱好,哪怕是工作积累,但是往往我们会在经验中迷失自己,会让自己保持舒适区的状态,而忽略了反思和观察。

        什么是反思和观察?相信大家都要开始做年终总结和述职报告了吧,这就是非常好的反思和观察。通过周/月/年的总结或者项目的review,我们去分析这段时间内,对工作或者学习所取得的得与失,以及接下来我们要优化调整的方向。

        当反思和观察越是深入,我们就会逐渐理解这些事物的本质逻辑,并总结出一些抽象的概括,也就是我们面试经常会被问到的所谓方法论,三节课P3的学习就是老黄将他抽象概括出来的黄之框架传达给我们的一个过程,我们假设通过2个月的学习掌握了50%的黄之框架。那接下来,我们就要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之中去。我们通过行动应用又会收获具体的经验。如此的往复,会让我们对P3知识的掌握不断提升,不断的自我成长,直至超越100%并形成你自己的收获。

        所以当助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遵循学习圈的方法。我们学习了P3的课程,有相应作业和课程内容的经验,但是我们会被学员们不断挑战作业,询问知识点,如果我们掌握的不足,就会被问倒,就会让学员有想法,所以我们需要自己观察思考框架和行动框架适合的边界是什么?我们要反思生命周期内不同产品不同的运营策略是什么?而通过反思,我们就会得出自己对框架更深入的抽象理解,于是我们可以将这些收获答复学员,批改作业。如此反复,我们通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法,让学员信服自己的批改,更让自己真正成长起来。

        第三个问题:运营如何从入门?

        运营真的是个入门很简单的岗位,在我面试的诸多运营中,有自己开网店的,有做微商的,有做安全审核的,有做活动的都是运营,但是在运营中真正达到精通的,我却遇到的不多。

        关于入门的问题,我天资驽钝,但是就是喜欢做运营,我刚入门,所有的运营工作都是第一次,都会犯错,那我们应该如何减少犯错?如何快速上手?我的回答是通过标准动作,做到60分。

        那么什么叫做标准动作?标准动作就是通过各种规范化,流程化的梳理保证运营过程中各个细节的完美执行。所以一个好的运营=60分的标准动作+40分的加分项

        我这边简单的举个标准动作的案例:活动作战地图。

        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作战地图?他就像一个沙盘,把整个活动脉络体现在一张表格上,我们可以通过作战地图控制整个活动的进度。

        比如下面这个图,就是我们部门的童鞋在双11活动期间的一个活动触达地图,我们区分了站内和站外的各个触达渠道和资源位,把活动时间区分了预热,重点和尾声。然后在选择合适的用户进行触达。当你做完这张表你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活动期内,所有触达人群的维度关系,是否有遗漏,以及同一天内的触达是否有重复。

        讲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就是只有你通过不断重复的执行工作,抽象出相应的标准动作,你才能摆脱繁琐且重复的工作,让自己在同样的运营工作上取得更高的工作效率,让自己更快速的掌握运营基础的核心逻辑。

        有了标准动作,可以让我们把事情做到60分,但是很多人都是因为公司需要才去做相应的工作,在工作中依靠惯性而没有成长,那么剩下的40分就是最要命的了。

        运营的事情又多又杂,你一旦没有能力上的持续提升,你就会在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跟不上公司的发展,在公司减缓发展的时候更没有机会提升,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做了很多年却依然在做底层执行工作的运营。

        我认为运营未来能力上需要增加的40分会是:10分的增长。10分的跨界。20分的数据。在这几点上,我也跟各位一样,在持续的努力学习中,所以这里我更多的是抛出问题,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法,特别是提供一些书籍,期待与各位一起讨论。

        首先是第一个10分:增长。我相信这不只是困扰我的问题,也一定是很多用户运营或者做到运营经理和总监童鞋的头等问题,在产品同质化和线上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如何通过运营手段获得新的增长?拉新、促活、留存如何做到精细化运营?增长黑客的AARRR模型是现在流行的一种解决方案,市面上也充斥了《引爆用户增长》、肖恩埃利斯的《增长黑客》、范冰的《增长黑客实战》、《首席增长官》、《从CMO到CGO》这样讲增长的书籍。我们可以尝试从中找出一些答案。

        第二个10分:跨界。现在的运营从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专业深度区分活动运营,产品运营,用户运营,类目运营,市场运营,平台运营等,而即使是细分后的每个运营,除了自身岗位的专业性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跨界的属性,就是需要匹配足够复合的技能,来提升运营手段的有效率。我一直认为运营就是在公司目标,现有资源和KPI三者之间,主动选择最合适的有损方案,并取得某种既定的结果。所以运营需要通天文,晓地理,知人心,比如,心理学,广告学,传播学,市场营销这样的通用技能,以及金融学、3C、非3C等行业技能。

        第三个20分:数据。大数据越来越成为公司估值的核心,作为运营,如何与公司内部的大数据/BI团队紧密配合?如何建立用户标签及数据模型?如何更好的利用第三方数据平台?都会极大的影响我们的运营效率,也是我们任何运营策略的底层支撑。所以我们运营要会看数据,会找数据,尝试找到那个属于我们自身产品的魔法数字。

       Twitter发现新用户30天内关注了30个好友就容易在平台活跃,领英可以找到一周内加到5个联系人就能提高用户留存3-5倍的魔法数字,那我们每个平台的魔法数字是什么?是转化率达到多少?还是怎样的触达频率?

        所以运营的魔法数字就是指:当用户在一定时间里、以某种频率与平台产生了接触,会有更大的可能转化,并成为忠诚用户。

        魔法数字就需要大量的工具(如GrowingIO)和大数据技术团队的配合,一旦发现适合你平台的魔法数字,后续的就是指数增长。

        好了,啰嗦了这么久,颠来倒去的也就是围绕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学习P3?→我们要通过问题主动寻找答案

        2、怎样实际运用框架?→通过库伯学习圈学以致用: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这样如此往复

        3、运营如何从入门?→60分标准动作+40分加分项(增长+跨界+数据)

        正值年末,我希望我们思考完这三个问题后,每个人都可以回顾下:

       2017,我做过最棒的运营case是什么?我承担了哪些职责?取得了怎样的结果?我是怎么做到的?我怎样才能做到更好?

        希望大家在2018年,都能在自己的运营工作中把P3课程的知识真正学以致用!

        最后,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乔木

                                                                                                                    2017.12.2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P3结业仪式分享12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mj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