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最终能够‘听见’自己的语言,还是说给自己‘倾听’,并顺便得到来自他人的几缕回声。”——《眠空》
交流对我来说即是“听见”也是“倾听”。
年龄越大很多事情开始走内,不愿意往外疏漏,一来是怕自己的负面情绪污染他人的一片艳阳,二来觉得大部分的事情通过述说并不能得到解决,与其说了白说不如不说,也免于一次的提及。当然也有时候内里盛不下了,急切的想从自己的口里飞奔出来的时候,我会找一两个可心的人说一说憋不住的情绪。
当这种溢于言表的“负面”倾吐出去的时候,潜意识我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回声,一种附和自己的回声,好安慰自己的是正确的,是可以站得住脚的;不过也好在,我不缺失理智,每一次述说对自己的逻辑都是一次复盘,再一次“倾听”自己,试图从中理出正确的头绪,找到解决之道。
语言是美妙的,作用也是不可限量的,除开一些人物性格的因素,再除去一些无效的流水式交流,如果可以把思想情绪得以诉说交流可能于自己获益更大,我也不排斥倾听亲近之人的述说,不同的思想就有不同的火花,从不同人的思想中我也可以汲取到不同的方方面面,或补充、或对比、或摒弃,这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交流,或“听见”或“倾听”都无碍,只要不空洞虚无,不繁琐别人就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