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今天是12月的一半将过去,最近的状态自己感觉不是很良好,总感觉自己虽然在不断学习,但是进步感觉没有或者是很小,看过了很多鸡汤,看过很多理论或事实,总觉得要在在生活或者写作中都可以应用的上,但是,事实证明,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比如在写作中,我很多时候都想写,但写到一半或者是快结束的时候,发现自己实在写不下去或者是觉得自己积累甚少,想拿来引用的案例或者句子总是那么少,有时写到结尾,甚至有觉得自己主题越写越偏的感觉……实话说这种感觉让我自己觉得自己在写作上多多少少会有挫败感……
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当然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看书了,但是疯狂的看书很容易让人陷入不会思考的情景,所以我限制自己一个月最多看12本书,之所以固定在12本,是因为避免自己陷入大快朵颐后但没有饱腹感的挫败境遇。“得到”中也曾提到一个关于读书的误区是集邮式的阅读,意思就是过多关注输入量,忽视输出。12本书每一本精确的输出对于前期的我我来讲会有点艰难,有时看完了甚至有惰性不想去输出,于是长久这样下去就很容易患上输出拖延癌,这种状态很难察觉到,当你用文字或数据的形式开始呈现时,你会大吃一惊。
还有一种状态就是看书有时候四五本书一起看,这样的效果自己觉得并不是很好。试着尝试两本书同时看,最多不能超过三本书。当你发现你的微信读书里有很多没读的书或者是读了一半过段时间没有记起要去读的书,多半是你的自我输出环节出了问题,我很向往那种一本书尽量在几天内看完,之后再做个总结回顾的感觉,终究,我觉得读书还是需要一点功利性的……
这种读书太过于随性的状态会让我觉得自己止步不前,前段时间我向一个读书达人请教他可以读那么多书的秘诀,他说只是随性,没错,我也想随性,但是,我没那个命啊!我的自身条件和他不同,他年纪大阅历比我丰富,他所感兴趣的领悟非常多,他说他从小就对那些领域颇感兴趣,兴趣是什么??它绝对是个好的不能再好的东西,可兴趣也是逐渐培养出来的啊,你以为培养兴趣是个好玩的过程吗,它就如同从舒适区转向学习期,其实也是枯燥痛苦的……所谓兴趣,只不过是前期别人比你多了一点耐心或者更多是前期他人(比如父母)赋予给他比同龄人多了一点功利心……
安于舒适区而自我感觉良好,这种状态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沉溺其中,若是没有对比或者有效反馈,我们很容易止步不前,罗胖曾经在逻辑思维里提及到的一个成为高手应该具备的4个的条件:
1、刻意练习——重复做
2、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时的反馈
3、突破舒适区——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4、把目标分解(目标分解图)——得到及时的反馈。
在读书写作过程中,渐渐对这四点有了深深地领悟,关于刻意练习,我更多是把他理解成有价值的功利心。至于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然少不了我们的同类——人。有时我们所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现在觉得那完全是扯蛋!那更多是一种用来欺骗自己自我良好的幌子,及时的反馈还是很有必要——别人可以成为你的镜子,就看你是用来照妖魔还是用来照真实的自己。
突破舒适区,向自己不擅长的学习区跨越。他人舒适区有时是你的学习期,你的舒适期也可能是别人的学习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界限,因此,认清自己的界限尤其重要!可以避免自己陷入盲从甚至焦躁不堪的境地,关于如何认清自己的界限,条件4更多的并不只是得到及时的反馈,而是让你在得到及时反馈的同时进一步认清并调整自己的界限,我想这点更为重要。
关于更多写作读书的心得体会,我想写下来会让自己思路更清晰条理化,虽然人的脑容量可达1500ml,而类人猿仅为400~500m,但并不意味着是无限并可以滥用的……写下来是为了自己能更好的调整这种不良状态,看完此文,也希望对你有小小帮助。
谈什么?还是谈谈读书写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