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和孩子把日子过成诗》这本书是冯尘老师写的,我买了一段时间,一直没打开看,今天无意中又看到这本书,就打开看了。
曾有一段时间,我想不明白,人为什么要生孩子?有人说是为了传承,有人说是为了养老,有人说可以共享天伦之乐,这些理由都说服不了我。冯尘老师说:“生育,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和传承,而是另一个内在的自我,以新生命的形式,来助我长成真正的大人。他带给我又一次的童年,我借此弥补了过去的种种遗憾;他也教会我责任与担当,我借此享受了掌控,也学会了负重。因为孩子,我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因为孩子,会把我们的日子,变成诗。
听了这番话,就觉得有孩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人到世上走这一遭,总得去经历和尝试一下吧。而就像冯尘老师说的:“在决定生孩子之前,每位成年人都应该有一次主动的自我完善。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性格甚至整个生活,都逃不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因此,做父母之前,首先应该去回顾自己的童年,父母做的哪些事让你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幸福,哪些事成为了你始终无法摆脱的阴影。
之所以努力去回忆,是因为人总是会不自觉地重复童年时的生活模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起来很简单,可事实上,那些曾被父母虐打过的孩子,大概率上会虑打自己的孩子;那些离异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放弃婚姻。所以,对于我们在原生家庭中经历的一切,我们要有意识地存精去粕。自己所享受的,同样传承给孩子,自己所抗拒的,要努力去规避。
要跳出那些不好的教养方式,最根本的办法,是先试着理解和原谅当年的父母。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我们父母那一代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经历,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会用一些不好的教养方式对待孩子,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局限性。”
看到这,我回忆了一下,以前父母吵架的时候,我母亲总喜欢冷战,冷战到什么程度呢?总要我和弟弟传话,在我们面前大骂我父亲,就连我父亲买的菜也不吃,如果父亲不来哄她,她就可以一个星期不理他。父亲总是在她冷战了三四天的时候,就开始哄她了,但她还是会恶语相向。过几天才完全和好。所以每次吵架闹别扭,总是要一个星期才能和好。
以前我没觉得这有多大问题,直到我恋爱结婚后,我才觉得我深受其害,有一次,老公让我生气了,我既然也冷战。我不理他,没想到他也不理我。我们就这样,一晚上没说话,睡觉的时候我也是背对着他,那时候内心很煎熬,同时也觉得很难受,为什么那么相爱的人,会变成那么冷漠呢?终于,我忍不住了,便开了口,老公说他不知道他做错了什么,我一直不理他,他就只好让我静静了。而我却觉得这是他不关心我,也不哄我。我们聊了很多之后,才知道原来我是受了我母亲的影响,只要一吵架,我本能的就是冷战,不理人。这是很不好的,必须改正,因此我们约定,以后哪怕是吵架了,也要当天就解决问题,不可以冷战。因为冷暴力很伤感情。自那以后,我们再也没吵过架。
我很庆幸,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这就意味着以后我的孩子再也不会看到父母一吵架就冷战了。当然,我也原谅了我的母亲,我与她和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