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360354/877eb5c8d13386c8.jpg)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重要教育活动。中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初中阶段更是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们的生理发育迅速,但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尚处于一个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初中生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如何缓解和陪伴他们走过这一段艰难但必走的旅程,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教育难题。
就目前来看,比较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心理讲座、以及个别咨询等。前者面对的是普遍性话题,后者解决的是个别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仅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一是宣传不可能完全到位,二是讲座没有系统性且一般是多个班学生一起上,基本没有互动,三是学生个别咨询人数有限,所以效果多不理想。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开展形式多样、活动与训练相结合的心理活动课才是现阶段实施心理教育比较有效的办法。
无锡市羊尖中学心理老师尤迎九在参考各种心理教育用书和多年心理教育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丰富宝贵的经验,提出积极中肯的建议,编写出了《成长足迹》一书,它完全可以作为学校开展心理活动课的教材参考使用,也可以供学生自助阅读。
通读全书,不难看出该书与以往的心理活动用书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
第一,体系合理,内容全面。全书一共有心理健康、自我认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网络世界、生命教育、生涯指导等十大主题二十一课,基本涵盖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初中心理教育的全部内容,并首次将生命教育融入其中,可以更加全面地优化初中生的心理素质。
第二,形式新颖,注重互动。全书每一课都包含引言、开心一刻、心理在线、心灵碰撞、心理咖啡、我感我悟、老师寄语、七彩金曲、成长足迹、我手画我心10个栏目,几乎每个栏目都有互动环节,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并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参与空间,也充分体现了心理活动课的活动性。
第三,环节灵活,重在示例。教材每个专题的设计实际上是提供一个范例作为参考,真正上课时辅导老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组合,灵活运用,比如:需要的话,“开心一刻”也可单独设计为一节心理拓展课,而有的环节也可以适当增减或作为课外延伸处理。
第四,立足实用,针对性强。教材把心理健康知识、情景讨论、交流互动与学生自我探索有机结合起来,借助一定的情境互动让学生有所感悟,并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创造性地设计了“成长足迹”、“我手画我心”环节,可以让学生把课堂感悟通过文字和画画形式表达出来,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道德领域不仅重视现实的东西,同时也重视理想的东西。”我们在帮助学生迎接未来的过程中,力求能让他们在现实(目前的现状)与理想(将来可能的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相信《成长足迹》一书的出版,能给我们的老师、学生点亮一盏心中的明灯。
2011年11月1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