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走在去值班的路上,身上感受到阵阵凉意,我裹紧了棉衣,加快步伐,很快来到了这个三无小区。
这是一个没有电梯的小区,大概有十来年了吧,总共四个单元,院子里栽着几棵梧桐,树上的鸟儿倒是叽叽喳喳,叫得正欢,每天都能被鸟叫醒也是一种幸福呢。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舅舅家住的那些日子,每天早上都热闹极了。猪圈里的猪不停地哼哼着让主人给它备吃的,老牛的哞哞声沉重悠长,还有鸡啊鸭啊“咯咯咯”,“嘎嘎嘎”开始了为生计奔波的一天,不知名的鸟叫也是这清晨大合唱的一部分。被吵醒了丝毫不恼,反而很快乐,这是在其他地方听不到的声音,是一种很独特的美好感受。
小时候,妈妈在大姨工作的厂里帮过忙,她主要负责蒸馍,每次她都给我们带回来喧腾腾、香喷喷的肉卷,那是童年不可多得的美味。
小时候,第一次在大姨家的抽屉里吃到散落的葡萄干,开心地像发现了新大陆。第一次跟随大人在饭店里吃烩面,喝肉片汤,吃白吉馍,至今都印象深刻。
小时候,我酷爱读书,家里却没有条件为我买上一本,每次去大姨家我都翻箱倒柜,哪怕找到一本课外书都让我欣喜若狂。
小时候,在玩闹中总听大人提到“万元户”、“商品粮”,言谈中皆是羡慕。
再大一点,妈妈下岗了,成为那个年代下岗大潮中的一员。
初二那年的春节,眼看年关将近却无钱过年,我妈和几个同事一合计,在人民商场北边的许南路上摆了几张钢丝床,批发了一些糖果瓜子开始营业,那是有生以来我第一次跟着家人抛头露面,每当有人来买糖果时,我都把头深深地埋下去,生怕谁认出我。最终卖得的钱几人平分,我家分到了280元,安然过年。
后来家里条件越来越好,装修后的小院里里外外都是那么干净利落,家里添冰箱了,家里装空调了,幸福感一直在攀升……
我们的小家就像国家这个大家一样,在努力走好每一步。
只是任何事物都有它发展的自然规律,就像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走得太快容易摔跤,总要停下来歇一歇……
这些年,我停滞过,也奋起直追过。考上了小时候父母憧憬的“商品粮”,有了自己的小家,儿女双全。
一切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逐渐趋于平淡。
告别了寒酸却毫不自知,快乐随手拈来的童年,浮浮沉沉的青年,马上要迎来“不惑”的中年。
曾几何时,我们是坐在担子里的人;不知何时,我们变成了挑担子的赶路人。
这个阶段真的很容易陷入迷茫,就连我这个强行装嫩的“中年少女”也不例外。办公室95后同事一声声“姐”,就能瞬间把我拉回现实世界。“哎!”在不情愿中,我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
遇到心怡的衣服我不再犹豫,遇到好吃的美食店我频繁光顾,周边好玩的地方我都不落下。书架上整排整排的书籍,地上大大小小的玩具都在努力弥补着我曾经缺失物质的童年。
小时候,我们裹着一条床单扮演“白娘子”,快乐遍地都是。长大后,我们在双十一买大几千的物件,新鲜感也超不过半日。
疫情几年来,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更让我觉得快乐所剩无几。环视四周,人、事、物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各种消息甚嚣尘上,怎能不让我感慨万千。
寒冬将至,愿你我好好保重,因为我们都是行色匆匆的赶路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