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处中原,气候特殊,冬夏长,春秋短,似乎一阵北风起,就从初秋过渡到初冬。俺向来不亏待自己,冷了就加衣服,绝不会只要风度不要温度。
一大早,迎着朝阳,在瑟瑟寒风中朝学校奔去。午后,在办公室门前晒个太阳,再喝喝茶,还能在办公室里跳个绳。繁忙的工作,只要调节好,照样可以惬意舒适。
今天偷个懒,再发一篇女儿的高中作文充数,完成日更。
正文:春风徐来,我自盛开
教育本应是细水长流,只有经过一日一日地灌溉,幼苗才能长成一朝名动的似锦芳菲,姹紫嫣红,各具姿态。教育者莫要急功近利,扼杀人的天性,个人也不应拘泥自己,而是追求个性发展,成为独一无二的“我”。
漫画中,父母怀揣着儿子成为牛顿第二的愿望,一个递苹果,一个爬上树,朝着自己儿子的脑袋上砸苹果。多么可笑。众人皆知牛顿是在树下看书时,被苹果砸到,才展开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可他被苹果砸到仅是一个契机,并非是他成功的必备条件。牛顿的成功,源于他的好奇,他对物理根植于心的热爱。他持之以恒的思索以及一定的知识储备。
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常常采取极端措施来拔苗助长,结果却是孩子饱受摧残,变得如泥胎木塑般毫无灵气,家长的期望也落了空。袁枚曾在《随园诗话》里说:读书好处心先立,立雪深时道已传。这恰说明知识的传递是需潜移默化的,一日耕耘才有一分收获,一味追求结果而忽略幼苗的耐心培育过程,结果只能是违背初衷,得不偿失。
司汤达曾在《红与黑》里慨叹: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而我们的生活,也绝不能是别人生活的冷淡抄袭,今日,庄小威这个名字跃入人们眼帘,人们在羡叹于她的成功的同时,又没有想过她何以成功?庄小威自小便表现出物理上的惊人天赋,考进中科大少年班,四场考试全部满分,创下至今无人打败的记录,可她国外读研深造时,却转头学起了生物,无论是她,还是她父母,都没有把她拘于物理这棵大树,最终,她成就了自我,而我们也应犹如庄小威一样,如张国荣所唱的那般,认清“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待教育的春风子山谷那头徐徐走来,我们伸展枝叶,发展自我,百般颜色,百般姿态,皆不相同,至此,才能迎着烈日各自盛开。
(完)
附上作文原稿。
读到女儿的这篇作文,想到女儿高一分文理时,坚决选择理科。因为文科需要大量的背诵,她不喜欢,我完全遵从她的选择。一高重理轻文,大多数家长也是如此,孩子能学理就学理,除非孩子特别喜欢学文,还特别有主见,家长拗不过才学文,或者孩子实在偏科,理科实在不擅长。
闺蜜的儿子背着妈妈,偷偷把自己从理科班转到文科班,原因是理科班天天需要坐着演题,太累了,吃不消。等闺蜜知道后,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了,也无可奈何,只好任他去吧。
咱中国式的父母喜欢打着为娃好的旗号,替娃选择,替娃拿主意。比如,同事王姐姐的儿子,多优秀的一个小伙子,从小就喜欢文科,看了许多书,高中时一心想学文,被父母逼着学了理科,高考时只上了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小伙子曾言,如果选文科的话,说不定就能考个北大清华什么的。才华是掩盖不住的,小伙子大学期间,一头扎进图书馆,如痴如醉地阅读,并在天涯上写了一本历史小说,文笔优美,故事曲折离奇。曾有出版商联系小伙子,被小伙子婉拒了。工作后,小伙子不甘心一辈子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上蹉跎光阴,毅然潜心学习考研,最终被中传国际汉语专业录取,毕业后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工作。
女儿高考之后,选择志愿时,也是死活不愿选择理科,一个学了三年理科的人,非要学文不可。矛盾斗争,哭了一场又一场,非要坚持学文。没办法,我就和小王同学联系,向他讨主意。小王同学就我所顾虑的问题一一解答,并意味深长地说:学一门自己不喜欢的课程,将来再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很难坚持下去。所言甚是,我坚定地支持女儿,想学文就学文吧,根据高考分数,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方针,而是直接就稳一稳,选择女儿喜欢的城市,找到最适合的学校,选了最喜欢的专业,巧的是她所学的这个专业还是学校的王牌专业,在全国排名前五。结果,没有悬念被录取,不用遭遇被调剂专业之苦。
在人生的道路上,关键时刻的选择很重要。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的意见,毕竟自己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下去,谁也代替不了。
前些年,网上流传一句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我很认同这句话,一直对自己选择的每一步都不后悔,只管向前走,莫回头。也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相信命运的安排,做最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