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回家的“仪式”

回家的“仪式”

作者: 佳儿佳女 | 来源:发表于2020-12-07 13:57 被阅读0次

周末接到孩子。

放好行李,坐在后座。还只简单问候,孩子打了一个屁。

声音响亮,味道跑得慢一点,但也随声而至。

他有些不好意思,尴尬的笑了笑,忙打开车窗。

我开玩笑的说:“这才到车上,就有了回家的感觉啦?”

他抬头看着我,眼神诧异。

“在教室或者路上,有同学,特别是在女生面前,你肯定不好意思。忍了好久吧?”

他笑了。

“到家的感觉就是放松,妈妈是最亲近的人,更要放松,没关系,不尴尬。”

“妈妈,我们寝室里的同学都说,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都是要蹲好长时间。”

“哈哈,那也是放松呀,都是回家的仪式感!”

然后,我们轻松愉快的聊起了其他话题。

网络

第二天和闺蜜聊起这事,闺蜜也说起了自己的女儿。

一个说,女儿回家的仪式感是洗澡,要个把小时,催都催出不来,有时候还哼哼歌。看样子,是要把仪式感做足,以后不能催了。

一个说,女儿回家的仪式感是睡觉。有时候七点多钟就洗澡睡觉,一直要睡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多。去学校前还要趴在床上抱着被子行告别仪式。

网络

说到“仪式感”,有很多人可能觉得就是找个借口消费。其实不然。

《小王子》的故事中,当小王子询问什么是仪式感时,小狐狸回答:所谓的仪式,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

心理学上有个“树洞”理论。“树洞”是一个可以尽情发泄自我,发泄完后,可以继续努力前进的地方。树洞会在我们孤单是给予我们最温暖的拥抱,陪伴我们一起努力前行。

孩子在学校呆了一周,每天在书山题海中摸爬滚打,还有各种规章制度约束,这是他们该吃的苦该走的历程。

但是,家如果能成为那个“树洞”,家人可以成为那个他愿意倾诉的对象,再苦再累,他又可以满血复活继续战斗。

网络

今天语文课,学生上台即兴发言,说周日返校,本来寝室里挺热闹的。某某同学来了以后,不“嘭”的一声,整个寝室就云遮雾绕了。

大家哈哈大笑,气氛尴尬。

被说的男生红着脸,低下了头。

我和孩子们分享了以上的内容,孩子们都笑了,都非常认同我说的“仪式感”。

于是,我接着说:“某某同学肯定也是把寝室当家了,放松舒适。寝室相对于教室、食堂,也算是你们的家。只是你们每个人回家的仪式感不一样。但是寝室也是一个公众场合,尽量不做不说不雅之事,其实也是仪式感。什么时候大家互相之间多些理解和宽容,每个人都多为大家考虑,寝室就真的是家了!”

总算把这个“炸弹”平息了,接着上课。

网络

很多人的生活之所以平淡无趣,其实正是缺乏了仪式感。

我想,仪式感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在“生活”。

相关文章

  • 回家的“仪式”

    周末接到孩子。 放好行李,坐在后座。还只简单问候,孩子打了一个屁。 声音响亮,味道跑得慢一点,但也随声而至。 他有...

  • 回家的仪式

    “一年将尽夜”点燃一盏灯,等待万里归途中人。近三年,回家的路越发艰难。一些人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一些人迢迢千里,...

  • 过年的仪式感_回家

    家乡黄冈是一座5、6线的城市,自12年毕业后工作去广州,都是每逢春节或其他事情才会回,两年没回,一想到回家突然有特...

  • 回家前的仪式感

    现在到了深圳西站,一进来,人好多,离我回家的车还有2个小时,我买的站票,第一次,希望一切顺利。 回家前,我希望自己...

  • 回家需要仪式感

    见缝插针,纷纷涌涌,时间变得廉价,酸麻充斥下肢。 行尸走肉的站立,精疲力尽的坐着,城市的下午,格外疲倦。 ...

  • 回家,是过年的仪式感

    等待着,等待着,终于到了回家的这一刻。 艳阳天,出城的路上车有点堵,大家都急切地往家赶。 好几天前,老妈就开始惦记...

  • 回乡

    以前外出求学 每逢过年肯定要回家 早早的算好日子 摸着黑去排队买火车票 回家就成了过完一年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里 没...

  • 回家,是冬至夜最好的仪式

    冬至夜,大如年。 想好了,这一天要回娘家去看看父母,去蹭一口馄饨或者汤圆。 然而,父母不在家。母亲估计在烧晚饭,父...

  • 回家过年,才是最高的仪式感

    你,多久没回家了? 今天看了一个公益广告,讲述的是在北京生活的一对年轻人,在回家途中面临堵车、孩子水土不服、风雪路...

  • 回家过年,就是最大的仪式感

    原以为自己是个对过年完全不在乎的人,然而随着年龄渐长,小宝贝的到来,离家越来越远,我对过年的怀念却与日俱增。原来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家的“仪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wy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