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模型”,就是查理·芒格所说的“人造框架”,将看起来纷繁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抽象化。
举个例子来说:美国航空公司每年要接待几百万乘客,创造数千亿美元的价值。但在2012年,飞机票价平均178美元,每次飞行航空公司只能从每位乘客身上赚到37美分。
而谷歌,创造的价值相对少,但却从中赢利很多。
谷歌2012年只创造了500亿美元的价值(航空公司创造了1600亿美元),却从中获利21%。这个利润率是航空业的100倍多。
谷歌的巨额利润使它的市值是所有美国航空公司市值之和的3倍多。
这个看似非常复杂的现象,经济学家只用两个简单模型就给出了解释:一个是完全竞争,一个是垄断。
竞争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在整个社会中蔓延,扭曲了我们的思想。我们宣扬竞争,内化竞争的必要性,颁布竞争的条律;结果就是,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实际获得的却越来越少,我们把自己困在了竞争中。
而本质上我们的教育体系既促使我们去竞争,也反映了我们对竞争的痴迷。成绩本身就是对每个学生竞争力的精准测度,分数最高的学生既得到地位又得到证书。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教授年轻人同样的内容,而不顾个人的天赋和爱好。
回想一下,平时是不是把努力,奋斗的原因和动力,放在了竞争这件事情上。
我们过去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就是竞争,不断的被挑选,形成的思维惯性,很难转变。
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说:“比别人多花两倍时间思考的人,可以拥有十倍于别人的收入。比别人多花三倍时间思考的人,就能比别人多赚百倍的利润。”
花更多时间思考事情的本质,而不是为了寻找和证明各种道理,生活会有意思的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