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奇闻轶事,论幕后故事!
如果说现如今国内最火的网红打卡点,故宫绝对是占据前三。今天小编不说故宫内那多达数十个的观光印章,而不说故宫的辉煌建筑,单独来说一下故宫为什么那么“火”。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8618/d4a922db5ef25f8a.png)
这个“火”不是火爆的意思,而是故宫为什么会发生过那么多次的火灾?这个起火的原因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首先大家看一下数据,故宫建成至今约有近600年的历史,而起火次数高达上百次。什么概念啊?我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皇宫起火的次数也不过才两百余起。而故宫就占据了总起火次数的半壁江山,用“范伟”的那句话来说,哎呀,哎呀,防不胜防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8618/b2b7292336316b87.png)
为何故宫会这么容易发生火灾,难道寓意着紫禁城未来会红得发紫?小编起初也不胜其解,于是乎百度了些故宫的资料。鼠标一点,关于故宫起火的原因那是密密麻麻。仔细一看,小编脑子顿时升起一个念头,紫禁城的大臣和工匠们,你们不是防火,而是想方设法的“放火”。不信,大家接着往下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8618/cdb41d37204205c7.png)
1422年,那是故宫刚交付业主朱棣使用的第二年。那是一个吃瓜的夏天,故宫内的空气中还残留着未挥发完全的甲醛气味。夏季的天,属于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只听“咔嚓”一声,天空瞬间闪过一道闪电,极为精准的劈中了故宫。这道闪电,把故宫最重要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烧了个精光。朱棣看着眼前三大殿的大火,大呼:“老子辛辛苦苦装修了十四年,结果一夜回到开工前。”面对着业主圈内,牌面最大的朱棣,作为当时的施工方们是连夜召集人手思考对策。他们知道,如果补救不及时,赔钱倒是小事,要命才是大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8618/de95230f8536c183.png)
而故宫作为当时城内最高调的建筑,高而密,自然雷必劈之。经过一晚上的商讨,排除多喝热水和搬迁的建议外,最终想出一个来自远古的奇招,那就是:吻兽防火法。说到这,我们先看看什么是吻兽?这玩意最大的特点就是常年张着大嘴,属于一个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吃货。作为生冷不忌的吃货,想当然的也能吃火。于是乎,从周朝开始,这些古人们就坚信。只要将这个吻兽安排在自家的屋脊上,那么这个家庭就基本上告别天雷地火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8618/54b2d12ff014bfb2.png)
而这个吻兽的也很奇特,自周朝开始,有的吻兽样子像凤凰,有的吻兽样子像朱雀和孔雀。对于吻兽的基本样子,小编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差不多都是一个鸟样。当然了,作为有格调的明朝建筑师,肯定看不上有着一副“鸟”样的吻兽。本着朱棣对建筑要求的三要素,“大”“奔放”“吉祥如意”,建筑师最终设计出了吻兽2.0版本,也就是现如今的“龙吻”。龙吻,高三米宽两米重达四吨,使用铁丝系住龙吻。铁丝的另一端固定连入故宫的屋脊,而另一端伸出一根类似天线的铁棍,指向天空。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8618/1506b9a22679588e.png)
龙吻的这个造型,可能会让优秀的三杠物理课代表激动起来了。
“这龙吻的设计不就是避雷针模式吗!看来我泱泱大华夏的技术,很早就领先了富兰克林那小子3个世纪之多!”
猛地一看确实如此,但是,但是其中有个最主要的问题。这个龙吻指向天空的那根铁棍确实能够引雷,然而,铁棍的另一头却没有接地。啥意思,没有接地处理的避雷针叫避雷针吗?这玩意应该叫做引雷针吧,好嘛,生怕劈的不准,还特意把雷给引过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设计理念?这是一种“超现代”的设计理念。所以,远古奇招之吻兽防火法,出局!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8618/dcd78f3ce3bdecad.png)
自打吻兽防火方案被业主朱棣骂得狗血喷头外,建筑师们又提出了黑瓦方阵防火法。这个理念的设计基础,就在于他们认为,故宫之所以这么容易起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水。缺水怎么办?建筑师们通过五行八卦,掐指一算说:“防火防灾看五行,一道行是一道关。五行若是相生克,定有平安居所行“。所以,这帮子建筑师按照五行的说法,金生水,水镇金。而北方为玄武,玄武为黑,黑代表水。所以得出一个结论,黑瓦就能防火。不得不说,这套说法简直得有理有据,令人不得不信服。于是呢,为了能够镇住故宫内藏书最多,防火形势最为严峻的文渊阁。建筑师们在整个金灿灿的文渊阁屋顶上,给焗了油,所有瓦片全都换上了黑色的琉璃瓦。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8618/10d0bbe00eb99203.png)
当小编看到这,我就感觉我九年义务教育受到了挑战。要是我没记错的话,黑色吸热的啊。果不其然,1449年,史官无奈的在史册上记载道:,某日,文渊阁大火。所以,黑瓦防火之法,出局!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8618/7c5d7813fd73c579.png)
接连两次的失败,让这帮子建筑师是丢人丢大发了。为了挽回颜面,这帮人又提出个设想,那就是在故宫室内增设一个【藻井】。再说这个藻井之前,小编先给大家说一下什么是【重檐】?这个重檐结构就是在故宫宫殿的外檐下壁复安板檐,来达到遮蔽风雨。说白点,两层的屋檐不仅能防风雨,还可以起到保护木构件和炫富的作用。但是,这样的重檐结构,也会防住救火的水源。那怎么办?总不能拆了不安装吧。于是这帮子建筑师便45度角的仰望着天花板,打了个响指说道:在室内放口藻井防火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8618/b0154e0089a75b45.png)
这个建议正如熊猫不是猫,骑马的不一定是唐僧一样。这个藻井其实不是真的在室内增加个水井,而更像在重檐上安装一个吊顶。而藻井的“井”是“东井”,其实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水星。换个说法,也就是国产的水桶座。而藻井的“藻”,指的是“水藻”,也就是刻上水藻类的花纹,象征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浇灭熊熊之火焰。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8618/4387127b2ca7df99.png)
这个设想与刚才的黑瓦防火法类似,也是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这个藻井可是木质的,而且还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桐油。俗话讲,水往低处流,火往高处走。只要房顶起火,这层木质天花板的藻井,就相当于添柴加火。本来3分的火,结果烧成了10分。所以,藻井防火法,再次出局。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8618/d7d7f203937185b9.png)
三次防火失败,他们终于总结出了一个经验,那就是防火必须要多水。于是,故宫的宫殿70余座,每个殿门前都安设了一口大水缸。而这些大水缸也被称作“太平缸”或“吉祥缸”,图个安稳。据说最多的时候,故宫内有三百零八口这样的大水缸。整个故宫的大水缸也就是故宫防火的最终大招:水缸方阵。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8618/5307b5c6e1918d01.png)
但是历史给了这个大招一个响亮的大嘴巴子,据史料记载,在光绪十四年,贞度门大火。火势初起,这帮建筑师还很是自满道:“幸有良策,未雨绸缪啊,大家不要慌,待俺去取水!”慢悠悠的来到大水缸前,一伸手,浑身顿时一阵“激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8618/52e3a732c91c46d3.png)
“哎呀我去,这吉祥缸里的水怎么变成冰了?。”
看着吉祥缸内的坚冰,这帮人傻了眼,而火势越来越大。慌得一匹的这帮人,只能跑到金水桥上,大家哼哧哼哧地“凿冰一尺”来取水。最终火灭了,看着眼前烧得光秃秃的废墟,在看着放在门口有些黢黑的大缸。他们用总结出一个最深刻的教训,那就是“一缸热水,宫中常备。热水常开,火患不怕”。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8618/160f3c3422422694.png)
于是乎,一到寒冬腊月,故宫内各处的吉祥缸就被柴火烧得通红。从那一刻起,也就有了这么一句话【故宫失火,先烧一锅】。所以,水缸方阵防火法,出局!总结的说,故宫起火,那都是因为实力。故宫灭火,那都需要看运气。固然,故宫之所以会这么“火”,总结起来就两个字“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