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听不懂的嘻哈变成了奢侈品

你听不懂的嘻哈变成了奢侈品

作者: 懒看风云 | 来源:发表于2018-12-04 18:11 被阅读0次

                                                             1

    40岁的出纳张梅六点钟下班,穿过马路上的车水马龙,看见马路对面高档百货商场外墙上又换了新广告牌。五米高三米宽的巨型广告在最明显的位置上了六块,非常舍得下本钱。

    和以往的高档女装、化妆品广告不同,这次广告是一个嘻哈风格的卫衣潮牌广告。

    张梅突然想起在2017年《中国有嘻哈》大火后,某网站采访该节目制作人车澈说的一句话:未来三到五年,街头文化会成为潮流。

    2017年,“我花着差不多的钱,口味要差不多的咸,看着差不多的电视,差不多的夜生活,能把我逼疯掉!”

    热狗的《差不多先生》歌声下,一个从未被普通大众群体所接受的说唱地下群体曝光在世人面前。

    头部两边挂了两条白边仿佛披麻戴孝似的的重庆“gosh”厂牌;穿着宽大卫衣,带着棒球帽,整张脸只露出秀美唇形的西安“红花会”厂牌、头发染成黄色明明是中国人却不会说一句中国话的美国华裔、最后还有一个带着面具全身黑衣的嘻哈侠……

    古怪的打扮,几乎就没有什么旋律好似念经的歌曲……明明是同一种艺术,可是彼此之间仿佛隔着一座大山。俊的、老的、丑的、国内的,国外的,像是一个非主流艺术家的聚会,而不像是一个歌唱节目的选秀现场。

    然而这档节目就是火了。

    综艺里稍微出名一点的歌手都青云直起,从装修简陋的说唱场所到金碧辉煌的舞台,从几十人的听众到几万人的听众。

    麦当劳、支付宝、雅诗兰黛、网游……全社会的所有商家都以能抢到其中一个歌手做广告为荣。所有的商家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生的时尚潮流,影响力有可能长达五年甚至更久。

    一直到最出名的那个嘻哈歌手因为某个洗头绯闻导致一系列事件发生。

    黑历史被官媒翻出后,火爆的粉丝集体攻陷官媒大肆开骂。

    偶像从此被关了禁闭,不许任何媒体提及和聘用,连带嘻哈这个词语也被关了禁语。

    无数嘻哈说唱歌手被其连累,火爆的嘻哈仿佛就像是被淋了一桶冰块,被巨人踩了几脚,重回地下。

    可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它的生命力,哪怕是被踩至地下十八层。

                                                                   2

    关于嘻哈、说唱的话题,也许不常见但却始终没有在互联网上消失。

    街头年轻或者中年男子身上的纹身、黑色卫衣,棒球帽,网络上带有RAP的回帖……这些带着嘻哈印记的一切现实或者非现实的碎片不断在人们眼前出现,提醒过所有人:

    嘻哈,等待着再次爆发的机会。

    我原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阳光

    野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中国有嘻哈》改头换面变成《中国有说唱》上市的时候,嘻哈文化变成了说唱文化。然而,某种“我就是要和你不一样”的嘻哈氛围从第一期延续第二期。

    如果说第一期展示的是暴风骤雨视觉打击和三观攻击:莫名其妙各式各样的装扮、嚣张得仿佛自己就是天下第一的性格、一点就爆炸的脾气连导师都敢怼的参赛者……。

    嘻哈,是街头贫困人群的一种自娱自乐。伴随贫穷而来而来的文化形式让这种文化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就带有一定的原罪。

    他们竭尽全力、张牙舞爪地维护者自己的生存空间。如果你能明白这一点,你就能明白:能在阳光下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

    改名后的嘻哈节目受到政策影响,小心翼翼不敢惹太多的麻烦。从海选开始就明令不要有黑历史的歌手。

    而第一期火爆的各种冲突全部消失了。嘻哈说唱的各种文化也只敢留下了一句“pleace&love”。

    剧烈的冲突被舍弃,仅留下了一些可以说是非常温柔的类型:白人面孔的艾热,爱情主题的《星球坠落》,来自三个最大互联网音乐平台人士的点评……

    没有了battle和diss的说唱,少了很多卖点。但是“我就是要和你不一样”的态度还是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第二期,虽然没大热,到底也没黄。也有那么几次话题大爆,也有这么几首歌上了榜单。

    守旧的嘻哈歌手咆哮着:嘻哈里只有兄弟情,爱情请走开!

    咆哮声在《星球坠落》的火爆中几乎悄无声息无人听闻。

    嘻哈变说唱,说唱又积极向爱情、旋律等主流靠近以获得更多的支持……。一步步地,被商业化了的说唱走上了明面。也被更多的人接受。接受才意味着生存、意味着市场。

    活着,才是最大的硬道理。不能失去市场,哪怕自己被改造得面目全非。

                                                              3

    说唱其实只是嘻哈文化的一部分。嘻哈文化包括有:说唱、街舞、打碟、涂鸦等模式。

    抖音里,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一个班级的麻木僵硬游行突然变成了活跃激扬街舞,引起了全校轰动。

    四川美术学校的外墙上,嘻哈文化之一的涂鸦涂满了所有空白的墙面,引来无数年轻人拍照留念。中老年人手提着蔬菜水果走过,看看青春激扬的的少男少女,嘴角泛起宽容的微笑。

    90年代,人们把摇滚视若洪水猛兽,2018年的今天,人们对待嘻哈,也许无视也许不解,但却不会再将对方视若魔鬼。

    几乎每个时代,每一代年轻人都会不甘自己父辈的生活方式,他们渴望不同,用各种方式去反抗和颠覆着传统。以前有摇滚,现在有说唱。

    不屑于重复,不羡慕热播,不甘于平淡,我有我的态度,你接受我,固然好,你不接受我,世界这么大,总有人喜欢我。

    个性化、碎片化,这是这个时代的标签。越来越先进的手机媒体用各种算法将这些碎片聚集在了一起,没有人会是孤独的。

    当刘欢呐喊着“音乐不死,摇滚不死”的时候,他的头发已经近乎全白。摇滚界的半壁江山汪峰呐喊着属于中年人的青春,场下是热泪盈眶的70、80后。

    而90后的年轻人,已经拿着经济富裕的父母给的零花钱,消费起了他们认定的潮牌、学起了街舞。哪怕这些潮牌价格动辄上千上万也不会吝啬。

    90年代的摇滚,70后用了30年才将其正名。而2017年的嘻哈,2018年90后已将其穿在了身上

    经济基础决定了流行文化的普及速度以及高度……70后老父母认为的奢侈品,对孩子们来说,只是一件同学们都在穿,都在议论的商品而已。无关奢侈,只和潮流有关。

    车澈说那句话的时候,口气是平静的。他知道90后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多执者,也深知早已经不需要举国之力才能支撑起一个文化的流行。

    至于不理解他们的70后,80后的父母,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宽容。毕竟,那是自己孩子的心头好,是孩子会竭尽全力想得到的。

    张梅叹了口气,放弃了周末去批发市场帮18岁儿子买衣服的计划。给他一千元,爱买什么买什么,张梅自暴自弃地想。她的能力也就只能这样了。

    �����x/B���0���x0����]Y����O��lnK�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听不懂的嘻哈变成了奢侈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ev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