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台湾作家王淑芬的作品。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有智力障碍的人。
本书就从他的角度,写了他学习生活当中,在家在学校的一些事情。
看了之后,让人的内心有微微的疼痛感。
前几年的时候,我教的班级里面,就曾经有这样一个孩子。
他每天按时来学校,没有背过书包,没有看过书,嘴里面会不时的留一些口水。
当我第一次接触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他是这样一个孩子,我只是觉得他很奇怪,为什么不看书呢?课堂上就那样静静地坐着。
他上一任的老师告诉我,他没有学籍,只要每天能按时到校不出事就是最好的,上课不影响大家就可以,他是不用参加考试的。
他真的是什么都不会做。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没有给他安排任何劳动任务的。
可能班级的孩子都知道他的情况,倒也没有一些嬉笑。
但他偶尔也会帮忙的。比如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虽然他转来转去但不会影响大家,甚至会在需要帮忙的时候,递个毛巾,帮忙用长鸡毛掸打扫墙壁,天花板四周角落的蜘蛛网,因为他的个子高高的。
让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们捐款。当时我们是六年级,很多孩子都是捐一元两元,当轮到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拿出了20元钱直接递给我,真的,他真的没有任何的犹豫。我甚至还反复的问他,你确定要捐这么多吗?你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和大家捐的一样多就行。他也一再的确认,知道这是多少钱,就要捐这么多。
这件事情,对我触动挺大的,当时也让班级的其他孩子很震惊,特别是在我反复确认的时候,他的回答是那样的坚定,让班上那些孩子都不好意思了,在他之后捐款的那些孩子真的是不好意思的拿一元两元。
在很多学生认为,捐款就是走一个过程,意思一下,拿个一元两元就可以的时候,他却拿出了他那段日子的零花钱。
所以有时候我就觉得,那些生活中看似傻傻的人,其实是活的最通透的。
当然,我一直不能释怀的就是,六年级临近毕业,他突然就不来学校了。不管我怎么说,孩子的家长一直就是说,反正也什么就不会,不来就不来了呗。最后我打电话想让他拿张照片,给他办理一个小学毕业证,可是一直就没有等来他的家长送。
今天读这本书,就让我瞬间想起了这个学生。
书里面的彭铁男,就是这样一位智力有缺陷的人,但是他很善良,帮着同学提水,很快乐,很认真的过着每一天。他有时候的傻气,真的是会让人有眼角湿润的时候。比如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他会故意跑得很慢很慢,只是为了陪跛脚。考试的时候,老师要求跑一圈就好,他跑了两圈,当老师骂他的时候,他回答说,多跑一圈是要送给跛脚的。
这里面值得深思的是,他的老师们的一些做法。面对考试,面对排名,面对检查,面对家长对班级有这样学生的不满,该怎么做呢?
如果,班级有这样一个孩子,我会怎么办?我怎样告诉其他的学生和他交往,我怎样告诉他,怎么来适应这个社会生活?
处于弱势群体的孩子,弱势群体的人们,怎么样面对这个,社会,怎么样在这个社会下生存和学习呢?
就如作家所说,那些智力发展比较迟缓的人,即便是嘲笑他们,他们也听不懂。他们需要的是帮助,实实在在的帮助,会认得几个字,学会谋生的本领,这应该才是最重要的吧。
感觉这本书里面获得最通透的是:跛脚。也许是自身的缺陷,他有“白痴”感同身受的一面,所以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同学对白痴的那些嘲讽,挖苦,和欺骗。同样,作为一个智商正常的人,他又避免不了那些正常的学习生活。虽然有时候他的话语非常尖锐,但同时又不失一些哲理性。感觉他更像是一个旁观者,站在这个教室,看着所发生的一切,尽力维护白痴。因为白痴听不懂,他却很明白,所以有时候他内心,是羡慕白痴的,这样快乐的活着也挺好的。
很多时候,因为不懂才会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