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认为填报高考志愿没什么,无非就是根据分数匹配合适的学校,尽可能的少浪费一些分。也有人认为高考志愿填报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了解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一定要仔细研究,所谓三分考、七分报,报志愿比高考还重要。
我个人认为,高考志愿填报,既不是前一种人认为的那么简单,但也不像后一种人认为的那么复杂。把思路理清楚了,该了解的了解,该学习的学习。按照一定的方法,家长和孩子配合起来,基本没什么问题。
在这里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志愿填报思路,希望能给您一些参考。
现在,在脑海里想象一个金字塔的结构,我们的志愿填报思路从金字塔上面的顶点开始。向下分为左右两块,左边是“人”的因素,或者说,是主观因素。右边是“事”的因素,也可以说是客观因素。
左边“人”的因素,再向下分为“家长”的因素,和“孩子”的因素。
“家长”的因素中,有可能影响孩子志愿填报的情况,比如,家长的认知范围,家族中多数人从事的职业,父母亲未实现的愿望,以及亲朋好友的建议。
在“孩子”这一边,志愿填报的关键点当然还是分数。分数之外,首先考虑的是孩子的兴趣,其次还有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如果孩子对自己不太了解,可以通过科学的测评,来获得相对客观的建议和指导。
如果孩子和家长意见统一,那再好不过。如果孩子和家长的想法不一致,我个人认为,尽量依孩子。为什么?请家长朋友想想,咱们都年轻过,你18岁时候的思想,和现在一样吗?除了成熟以外,是不是也有点保守了?所以,请不要用过来人的口吻,要求孩子一定听你的。年轻就是资本,要允许他们,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即使后来他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至少试过了。如果连尝试的机会都不给的话,他有可能会遗憾。要充分的相信孩子,这世界终究是下一代的。
说完左边主观的“人”的方面,接下来再说右边客观的“事”的方面。
“事”的因素,从政策和规则、城市、院校、专业这4方面来考虑。
对于高考政策和志愿填报的规则,可以从以下这些渠道获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省考试院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以及学校发给考生的志愿填报的相关书籍。
对于城市、院校和专业,各人有各人的判断依据,对三者的重要程度排序也不一样。这些信息了解的渠道也比较多,就不列举了。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对意向院校,要仔细查看各个学校发布的,本年度的招生章程。
以上这些信息都掌握的差不多以后,你脑海中的金字塔也搭建完成了。再往后,把金字塔倒过来,用漏斗的思维,把这些信息逐一过滤。从众多院校和专业中,一层一层筛选下来,过滤掉不符合条件的,剩下的就是想要的。比如河北省,填报的是96个志愿,最终会有其中一所录取你。
本文只讨论志愿填报的思路框架,具体填报时,其中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以后再慢慢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