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买的电饭锅,发现插头与锅的连接处松动厉害,是能通上电,但没过多久,灯就暗了,水仅到烧热的程度。
原本的电饭锅因为内胆问题,还没处理,现在又增加了一个有问题的锅,看来我不是简单的10元买一个锅,而是买了一个问题,这是不是就是我所理解的甩锅呢。
买锅的时候,可是自己愿挨的,还不是看着便宜吗?
不过这便宜真的能占吗?
老妈经常会带一些衣服回家,原来频率还少,现在基本隔两天一次。
这些旧衣服真的会穿吗,很难说,很多女儿买给她的新衣服,她说舍不得穿,更多的衣服都压箱底了。
“这衣服多好,我都没有穿过。”
“你们买什么衣服?300元,怎么贵!有钱也不是怎么花的。这衣服怎么有我那件好看呢?”
这是老妈对待旧衣服与新衣服的态度。
不花钱,在老妈的意识形态里,这就是最好的。
即便穿过的旧衣服,老妈也是洗过之后装袋囤着,像宝贝一样的放在床头。
衣服舍不得扔,再穿的机会其实低。人的行为习惯90%都一样。
扔掉还有用的东西,都会舍不得,这也就是“断舍离”成为一种纠结的原因。对一些迷信的老人来说,扔东西是不好的行为,甚至你扔的东西与未来灵魂的遭罪是成正比的。
但给别人就不一样了,我的问题解决了,扔不扔就是你的事。
日本人对细节的把握世界第一,物对于他们来说更有着不同的意义,所以他们往往能把一种物品用到极致。
日本就拍了很多有关于物语的电影,哪些被经常用的东西好像都有了灵魂。你随意丢弃,它就要找你麻烦。
所以哪些原本舍不得丢弃的东西,当知道能在别人哪里继续发挥作用时,最高兴的是原来物品的主人。
既然你愿意接,给就成了一种最佳解决问题的方式。
小区里的捐物箱,每次往里面放衣服,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满足感,因为我的物品没有随便丢弃,它继续在另外一个地方发挥作用。
这估计不是我一个人人的感受。
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人准备丢掉他那双穿了10几年的大鞋子,可是在丢弃的过程中,鞋子总是以各自方式回到身边,最后被牵扯到一起盗窃案中,被砍掉了双手。
我也有这样一双喜爱的鞋子,因为太久没穿,结果严重脱胶,最后在丢弃之前,我还拍了一张照片。
汽车需要常开,电器需要常用,鞋子需要常穿,任何你不用的东西最后都会以不同的方式“离”你而去。
富人的钱不会存在银行,因为这些钱不用,财富就不是你的。
资源不是拿来占用的,而是拿来运用的。
爱丢东西的人,自然乐于把东西给别人,是因为他掌握了资源流动的规律。
爱占点小便宜的人,把价值不大的资源当宝贝,这些资源既不会再流动,又占用了稀缺的心智资源。
问题也遵循能量守恒。
它并不会真的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不要让自己成为低级问题的被甩锅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