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在统一意大利半岛时,北非突尼斯海角上的迦太基已经发展为一个商业帝国。迦太基原为公元前九世纪末腓尼基推罗城所建的一个商站,它因为地处水陆要冲,所以工商业和航运业发展迅速。等到腓尼基丧失独立后,迦太基却成为一个强盛的城邦。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上,迦太基呈现出高度的繁荣。当时,迦太基城比罗马城大出三倍,居民约60万。罗马未统一意大利半岛之前,它和迦太基的关系还不错。然而,等罗马羽翼丰满,由于商业和殖民利益的尖锐冲突,两国之间的关系便急遽恶化了。从公元前264年起,直到公元前146年止,罗马先后和迦太基进行过三次猛烈的、生死存亡的大搏斗,延续的时间达118年之久,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而迦太基人是腓尼基人的后裔,所以这个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布匿战争”。
为了争夺地中海西部的霸权,两国进行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果以罗马的胜利而告终。当然,罗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记载:罗马损失战船五百艘,士兵二十万人。如果说第一次布匿战争以罗马的胜利,迦太基失去地中海西部的霸权而告终的结局平淡无奇,不值得大书特书,那么第二次布匿战争却因为有一个传奇人物——汉尼拔,值得回味了。
公元前221年,汉尼拔被任命为迦太基驻西班牙军队的最高统帅,汉尼拔当时只有25岁,他立志为国家干一番大事业。用武力打败罗马,征服意大利,洗雪迦太基战败的耻辱。汉尼拔掌权后首先唆使突布利提人向他控诉,说他们的邻邦萨贡林姆正在侵略他们的国家。汉尼拔立即率军进逼萨贡林姆,对罗马的附属国宣战无疑是对罗马的挑衅。这年春天罗马向迦太基宣战。
汉尼拔决定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在罗马人意料不到的地方发动攻击,公元前218年9月底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冲破重重艰难险阻到达意大利北部渡河流域上游地带。汉尼拔在意大利打的第一个漂亮仗是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公元前217年6月21日,汉尼拔的军队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在特拉美诺湖全歼罗马四个军团计3万人,击毙罗马指挥官弗拉末尼,此次战役第一次展示了汉尼拔的军事才能。
公元前216年春,汉尼拔攻下康奈城。康奈位于意大利南部,是罗马重要的粮仓。康奈城的丢失使罗马朝野震动,罗马当权者决心全力夺回,在康奈附近的平原上,发生一场西方古代史上著名的会战。当时罗马投入战场的约有8万步兵和6千骑兵,汉尼拔只有4万步兵和1.4万骑兵,从数量看罗马占绝对优势。罗马将军瓦罗率军来到战场后,很快摆开阵势:步兵排成70列,分左、中、右三路,阵线的中心部分是密集的重装步兵,目的是用占绝对优势的重装步兵的强力冲击来突破对方阵线。但罗马统帅想错了。战斗开始后,罗马步兵首先向敌人中心部分发起猛攻,在强大的压力冲击下,迦太基军队顺势向后退却,半月形逐渐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罗马军队继续向前逼近,结果阵线越拉越长,队伍越陷越深,这时汉尼拔的两翼步兵发起攻击,使罗马军队的两翼向内收缩,队伍陷入被动。看到时机一到,汉尼拔命令骑兵从两翼包围敌人。在汉尼拔的指挥下,埋伏在树林的迦太基军队很快从后面包抄过来,切断了敌人的退路,形成了对罗马军队的包围圈。罗马军队四面受敌,阵势大乱,士兵被压缩在包围圈内越挤越密,密集到敌人枪无虚发,石无虚投。战斗从上午九时一直杀到日落。经此战,罗马几乎全军覆没,5.4万名将士遗尸疆场,一万名官兵成了罗马人的俘虏,而汉尼拔只伤亡6千人。
康奈战役在军事史上写下了著名的一页,充分显示了汉尼拔的军事天才,成为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康奈战役是对罗马的一个沉重打击。惊魂未定的罗马人为了保住罗马城采取了非常措施:罗马城中凡是达到17岁的公民,全部应征入伍;由国家购买奴隶,编成两个军团。最后一项措施反映了罗马奴隶主的困境,他们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康奈战役之后汉尼拔兵员未能得到及时补充,而这时的罗马城却拥有居民60多万,在那种刚刚失去亲人的悲愤的氛围中,可以说全民皆兵,要拿下罗马城对只有数万兵力的汉尼拔来说比登天还难。汉尼拔将康奈战役中敌人尸体上的戒指全部取下,用麻袋装好后送到迦太基元老们的面前,希望以此来说服当权者发全国之兵平定罗马,然而在这作出生死抉择的时刻,迦太基的当权者动摇了,他们除了对汉尼拔的战绩抱以掌声的鼓励外没发一兵一卒。这帮当权者从来没有把国家利益放到首位,而是嫉妒汉尼拔的战功,担心汉尼拔会随着战功的卓著而不可驾驭,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和既得利益。然而更可悲的是他们从不把国家利益放到第一位。这就注定了迦太基民族的悲剧结局。汉尼拔没有能力乘胜进攻罗马城,只好借助有利的军事形势组织反罗马同盟,使罗马陷入孤立。这项计划也产生过某种效果,但已经无力制止迦太基走下坡路了。
得以喘息的罗马终于诞生了一位足以和汉尼拔抗衡的军事家西庇阿。公元前202年西庇阿在扎玛会战打败汉尼拔。于是迦太基当权者只好与罗马订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得以苟延残喘。后来罗马通过第三次布匿战争将迦太基灭亡,按罗马元老院的命令,迦太基城被用耕田的犁夷为平地,幸存者卖为奴隶。
早在第三次布匿战争发生之前,汉尼拔就被罗马统治者“定点清除”了。汉尼拔是在寓所被罗马军队包围后选择“尊严地死”—饮鸠自杀。优秀的人物总是是出现一次,只有败类重复产生,只有庸才可以批量复制。曾经同罗马一样创造人类辉煌文明的迦太基像一颗流星一样陨落了,在历史的夜空中只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汉尼拔是那颗流星最亮的亮点。而今,罗马帝国与它产生的许多杰出人物恺撒、屋大维、斯巴达克都已“尘归尘,土归土”。汉尼拔同他们一样站在历史的风尘中见证着世界的潮起潮落、风起云涌,并且默默地凝视着我们。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迦太基当权者的表现使我想起1900年庚子事迹发生时的大清帝国。慈禧带着光绪西逃,如果光绪复位能够解决国家危机,使国家走上变法图强的道路,任何一支两千人的军队即可解决光绪复位的问题。而当时所有疆吏手下的军队都不止这个数,但他们情愿守着自己的既得利益静欢其变,而不肯在国家危亡之中奋身一搏。可悲的是1900年的清帝国的封疆大吏们都是一些狗苟蝇营之徒,正是因为他们善于钻营,所以往往占据民族的优势地位。幸运的是新中国成立,这样的日子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2005年10月8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