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惊讶于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的每一位成员都会经历从出生到独立异常艰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征用某个女人的生命,这正是我试着去描述的内容。
——《成为母亲》
在陪娃去中信书店看书的时候,发现了这本书。自从我成了母亲,生活的重心慢慢向孩子身上转移。这一切发生的是那么自然而然,甚至有些乐在其中。然而现在所发生的一切在我还没生娃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以前去网购基本是为了给自己买化妆品,买衣服,现在我的购物车里装满了绘本,益智玩具和各种A类婴幼服饰。以前空闲时间被追剧,八卦新闻占据,现在我想主动了解育儿方面的知识。以前我觉得时间是我自己的,但是我并没有学会好好利用,现在我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一天的四分之一要用来照顾娃的吃饭穿衣,陪玩陪睡,四分之一要用来学习各种育儿知识,学习如何和娃有效沟通,如何创造英语习得环境,如何在娃敏感期的时候给予正确引导,了解有哪些适龄的绘本和益智类玩具。四分之一用来运动和工作,勉强维持住体力和工作状态,剩下的四分之一时间在网上选购绘本,玩具和宝宝的应季服饰。给自己的时间,几乎没有。
疫情期间,我们夫妻选择自己带娃。虽然老公对带娃这件事也愿意出力,但是因为娃爹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更大,所以在他工作的时候,理所应当的要求我把哭闹的娃料理好,加上娃天性更依赖母亲,导致我在带娃这件事上很难跟他讲公平。
于是我发现生娃前的我,被物质主义的消费观牵着走,既浪费了不少金钱,也浪费了不少时间,而现在我想要学习和自我提升,却没有方向,没有自我,活成了一台高级养娃机器。
有时候在给娃喂饭的时候,我会想,喂饭真的好浪费时间,牛妈们应该能在娃2岁时就训练他们自己吃饭了吧,可是如果我想让他不挑食,吃得健康,就不能放手不管。晚上躺在床上装睡哄娃的时候,我会想真羡慕那些可以自己睡觉的天使娃娃呀,可是我家的娃如果没有头发摸(喜欢摸着我的头发睡)能行吗?曾经我狠心想断了他这个习惯,最后还是在他的哭闹中放弃了。当妈之后,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在自己的需求和娃的需求产生矛盾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我选择了迁就。
大了就好了,再大点就可以上幼儿园了,再大点就可以自己吃饭了,再大点就可以自己睡觉了。就是在这样的自我催眠下,度过了一个个手忙脚乱,焦虑不安的时刻。
有时候我会很悲观,娃总会长大的,可是我呢,被养娃耽误的三年能补上吗?如果我想尝试新的工作,年纪大了以后还有机会吗?有时候,我又很乐观,看着娃一天天变得体贴懂事,听着他说喜欢妈妈,我又觉得这三年付出的很值得。在能力所及的范围,给予他最好的教育,最好的陪伴,无论最后他最后长成了什么样子,我都不会有太多遗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