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来想继续更故事,由于和老公吵了一小架,突然不想回忆曾经帅气的他了。
后来又准备写让我又气又爱的宝宝,但他那样的复述了许只是拿不愉快的事,折腾我一遍,对于我和别人都没有好处。
点进简书,无意间看到,我日更这么久以来,这么久,一个多月了,总共的阅读量不超过20,让人汗颜。我好些天的文章都没有人看。
沉重的眼皮提醒我,这时睡觉很合适,天黑该闭眼睡觉了。还要日更吗?都没有人看,没有人在意,不日更了真的有人会知道吗?这并像工作一样有指标,有可看得见的数值目标去完成,不写真的没有多大差别!
生活中,还有很多坚持,很多事情都看不到意义,到底要不要做?That is a question!(确实是个问题。)
我日更是为了给别人看吗?没错。但这里有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文章写的不好,或者不出名,没有人会看,因为很少人能关注到;但文章是需要慢慢累积和磨练的,没有人看,没人关注,没有回应,也许对一些人就很难有足够的动力坚持下去。这样可以形成很好的恶性循环,似乎无解。
但作为个人,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只能改变我们自己,所以只能自己先默默写够多的文章,累积够多的经验,才可能有出头的一天。所以,日更还是要继续的。
想到了《深度工作》上提到的一个原则:最小阻力原则(The Principle of Least Resistance)――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于基本收益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的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
简单说就是,不直接关系到挣钱多少的事或不直接导致严重问题的事,大多数人都会做最简单的事。平时不锻炼,回家就躺着玩手机,并不会直接引起不治之症,所以很多少人下班后坚持运动;日更还要思考,要修改,躺下刷刷短视频更简单,所以某音成功霸占许多人的睡前时间。
生出来,活下去,每天吃吃睡睡,往下的方向活有什么难?难的是坚持自律,把生活活出精彩,活得有意义!
道理简单,但做起来很难。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觉得是,现代社会,各种衡量标准都在变,很多传统的尺度都在模糊,并逐渐消失。大家都在更努力的追求自由和个性,但真的活出个性了吗?有些人连生活的方向都没有了。
曾经科举考试是读书人的出路,读书成了很多人明确的方向;清朝八股文,将格式和考试范围进一步缩小、限定,虽然发挥空间不大,但读读孔孟圣贤的作品总是好的;改革开放后,读书考好大学成了很多下层阶段翻身的唯一途径,学习文化、知识,受到重视;现在玩游戏也可以成功成名了,网红卖口红收入碾压了各名校高级知识分子多年努力后的收入,选秀节目获胜就可以彻底改变命运了,不读书也没关系,等等等等。
没错,生活方式多样了,自由了,丰富了,但对于有一些人,迷茫了。似乎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想做,可什么也没做好。这个时代的特点之一“快”,更加剧了这种迷茫。看多了快速成功的案例,自己也没了耐心,相信速成,追求速成。
慢慢跑步减肥多慢,直接抽脂塑形;慢慢内外调理,让自己变美多慢,直接整容动刀;慢慢写作累积再实现变现多慢,多参加速成班、学技巧。……
但正是因为我们处在了快速变化的时代,稳中求进才变得更有意义。浮躁的社会也许对大环境进步不利,但对于个人是一个机会。
慢慢来,慢慢遇见更好的自己。必须更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