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到没有人去过或环境恶劣的地方去考察,出自唐朝《赠李粲秀才》。考古表示古代遗存中(尤其是原始社会)所观察到的共同体。两个词的行为意义上有一定重合,经常放在一起使用。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年)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现代的考古空间范围原则上是全球各地,一般限于古代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从古至今,努力克服一切困难,生存下去的人类,从未停止思考和探索,人类起源与传承之间的链接。在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记录。
照片来自网络有着“孤篇压全唐”之称的《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诗中有一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意思是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这样的观察和思考,促使一代代的人去发现和探求过去的事情,甚至是茫茫宇宙。
近几年关于探险考古的艺术作品,有较大的影响力的比如有《鬼吹灯》和《盗墓笔记》。先说《鬼吹灯》,虽然描述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总会有一些伤痕的情绪,但此书中表现的更多的是普通人民大众的积极乐观的心态,比如村里那些关照主角的大爷大妈们,连队里可爱的战士们,热心淳朴的藏民和僧人。还有比较明显的一点是,经常会穿插主席的诗词和当时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胡八一和胖子总会背主席的诗词来壮志气。
照片来自网络特别是考古专家这一条主线的引入,是在丰富想象力之中,拉进了更真实可信的因素,这是与现实社会的对接联系,更容易有代入感。因为《鬼吹灯》的主角们进入这个行当,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只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所以即使最后真相依旧遥远,即使人类依然渺小,生活还是要回归平静。
相比之下,感觉《盗墓笔记》布局更加宏大,虽然二者都有涉及到远古时期的内容,但本书几乎是以主角吴邪的第一视角来进行,读者也从一个小小的当铺老板看到了探险考古家族联盟的发展史。有人会以为吴邪就是下一个家族的主事人,有再多未解之谜也会逐渐了解到,但是随着剧情发展,貌似吴邪身边的人都在以保护吴邪的“天真”为由,选择对他隐瞒真相,当然读者也被隐瞒了。比如长白山的云顶天宫和青铜门、秦岭神树古墓中的青铜树、西王母的蛇沼鬼城,有太多的谜团,仿佛浓雾一般,完全看不清楚。
照片来自网络身处有着悠久家族史的年轻人,吴邪注定无法像胡八一那样归于平淡,他身上肩负的重担是伴随终生的,甚至到剧情最后,他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局中的一枚棋子,以前看似自己做的决定也是被授意推动,所以只能继续听从安排。这样的剧情安排就会传达出一种信念,就是身不由己,命运的罗盘滚滚拨动,无论你怎样挣扎努力,在比你更高层级或者更早时期的一位智者或者一个集体的计划安排下,唯有沉默听命行事。
在电影《普罗米修斯》中,又是一个更高层面的“看似自主选择,实则被安排好的结果”。科学家伊丽莎白·肖和查理·赫洛维孜孜不倦追索着人类起源的秘密与真相,结论是:人类可能是来自一个遥远星系的外星人创造的。在即将抵达目的地时,向众人解释对许多古老文明的考察与对比时说到:“这是邀请函”。
照片来自网络她明知风险重重,她知道自己只是渺小的人类,但仍然想要追寻那个终极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甚至在影片结束,只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放弃回到地球的机会,追去造物者的星球,想要了解人类被创造的前因后果。
这样的结局是开放的,遥远的地球还在平静的生活着,孤身一人的肖带着仿生人大卫残破的身体,勇敢的踏上未知的旅程,仿佛是充满希望的,为了过去,也为了将来。但是续集电影《契约》的上映,却是当头一棒,在这部电影中已经基本可以理清异形的真正起源。很可能是肖,她死在追求自我觉醒的大卫,这个貌似爱慕她的仿生人的手中。大卫不仅用造物者发明的生化武器“黑水”,灭了造物者自己的星球,更是携带异形卵登上契约号飞船,前往新的星球。因为他将造物者母星的有机生命体全部毁灭,所以要寻找新的环境来进行异形创造的实验。
照片来自网络这个结局就比较绝望了,《契约》中的人类在历经劫难后满怀希望的飞往新的星球,但迎接他们的是什么,很可能是大卫已经成熟的异形创造技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探索,为的是人类生命的传承和延续,但是在永生的大卫眼中,这一切都是徒劳。那么人类的归属在哪里,我们真的是被当做试验品来观察并可以被随意丢弃的物种吗?希望能够像《九层妖塔》里边一样,有一位羿王子,和他的后人一起,用生命守护着人类生活的星球。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些都是反映了人类对于终极问题的思考。感谢自古以来,那千千万万的勇敢者和拥有前瞻性冒险性的科学家们,正是他们的付出,才使得人类的历史和未来,在这茫茫宇宙中熠熠生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