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计划每天晨跑,却迟迟没有行动。历下决心减肥,甚至为了表决心还在朋友圈发表决心感慨,做不到怎么怎么样···可一个月过去了不但没瘦还胖了不少。这些情况很常见,我们的基因里其实是习惯表决心大于真行动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无法把自己想持续做的事情转化为习惯呢?简单来说,那是人类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特点。环境变化时,生物会将生理状态维持在某一固定状态,这一状态称为“体内平衡”。人的身体或心理一旦被外界的环境影响打破这种平衡,会自主的出现抵抗的情绪。
世界知名的自我启发大师博恩·崔西在他的《焦点》一书中,说果这样一段话:“你所有行动几乎全部,或至少有95%,是由你本人的习惯所决定的。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寝,习惯控制着你的言行和对旁人的反应。而那些成功的人都培养了较好的习惯····所谓习惯,就是对于外来的刺激做出无意识的反应,或是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无论如何,当身体学会某种行动,不用思考或努力就可以轻松做出反应,这就是习惯。一旦某种行动化为习惯,就可以无意识中进行控制。一旦化为习惯,就可以通过较少的劳动获得较大的成果。”
习惯就是把重复的行动 化为 无意识的行动。一切习惯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但前提这是有规律可循的,是需要方式方法的。那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解剖一下“习惯”。只有对习惯深入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有效的行动,从而才不会出现徒劳无果的情况。
如果要将一种行为习惯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反抗期”,第二阶段“不稳定期”,第三阶段“倦怠期”。
阶段一:反抗期
反抗期(在暴风雨中前行),在这个阶段可能会出现的征状:马上就感觉没劲,只有三分钟热度;计划内容太过勉强,导致中途反放弃;时间一天天过去,变得越来越懒得行动。在这个期间许多人总是说:“哎呀,我很忙,没有时间”“一开始两三天执行了,后来···就没有了后来”他们都最后失败了,让人找借口、理由的就是强大的“习惯引力”。“习惯引力”可以说是培养习惯的最大难关,怎样克服“习惯引力”顺利度过反抗期呢?
那就是主要把重心放在“撑下去”上。也就是说,只要每天持续行动就行。比如,要培养阅读习惯,可以往包里放一本书,哪怕每天读一章,再不然就是只读一页,再不然就读一段,再夸张点说只要打开这本书就好,这个阶段可以忽略行动量和结果的。
克服反抗期的两个对策:“婴儿学步”“简单记录”。原则是只锁定一项习惯,行动简单化,不在意结果。
对策一:“婴儿学步”特点是这样做的好处是行动压力小,可以引发动力。 可以用两种方法去完成,一是细分时间:比如,5分钟整理,15分钟阅读,3分钟日记,15分钟跑步····二是细分步骤:只读一页,写一行日记····,重点是设定低门槛的任务,抛出不足感。
对策二:“简单记录”特点是能够客观分析了解问题,减少行动不确定性,提高动力。方法,只记录是否完成目标,和简单记录内容和数值,可以选择笔记本,或是任务清单App·····重点注意的是不要过于繁琐,一定要每天记录。
阶段二:不稳定期
不稳定期(要建立持续行动的机制),在这个阶段会出现的征状:在已安排好的时间内插入其他事情而荒废;因为加班或其他私事而计划中断;因为天气或突发状况导致多日无法持续行动。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建立可持续行动的机制,首先要采取有弹性的计划和维持动力的方法。
对策一: 行动模式化(指的是让你培养的习惯固定模式化)比如,培养晨间仪式,你可设计任务清单严格按照固定的时间和顺序去执行。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培养节奏感,而且不容易忘记。重点注意的事尽量找出不被侵犯的“圣地”,在是考虑一举两得的做法,最后是每天坚持行动。
对策二: 设定例外规则,计划再周全,也不能排除意外情况出现,如果经常被别的情况中断多次直接会影响行动的动力,最后可能导致失败。设定出“例外规则”在突发情况下能够有效的应对,例如,设定“婴儿学步”的方式行动,当你感到心情低落,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只读一页书;下班回来很累,可以只走步而不是跑步。
对策三: 设定持续开关。例如:以奖励的方式激发动力;或是结交朋友一起互相鼓励和坚持;又或是设定目标,引发达成目标的欲望··· 需要注意的事要了解自己的擅长的事,再是随机应变,不停习惯不同的“开关”。
阶段三:倦怠期
倦怠期。“习惯引力”最后的反抗。这个时期经常出现的征状:感觉厌烦提不起劲;赶不到培养习惯的意义;因一成不变而感到空虚。如果一直持续做一件事时,任何人都会感到单调和厌烦,因此人们常常开始找借口,或是找不到意义而放弃。所以在行动中添加创意和新鲜感,准备多种选择,或是劳逸结合。利用变化打破单调的气氛,唤醒动力,以崭新的心情开始行动。
梦想并不遥远,一切从习惯开始!相信抓住了这些”习惯规则“,从微习惯开始,一点一滴的积累,就算小小的行动,一旦重复累积,成果就会以“等比级数倍增”。时间久了因习惯产生的效果会通过“复利”而产生惊人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