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群响刘思毅|世界的美国与中国的中国

群响刘思毅|世界的美国与中国的中国

作者: 刘思毅 | 来源:发表于2020-10-16 14:33 被阅读0次

这是刘思毅的第 160 篇原创,

持续日更,做最懂流量的创业者。

特朗普确诊、特朗普与拜登的辩论以及最近读的「李光耀谈论中国与世界」,串联在一起,让我感受十分有意思。

很久不谈论政治和价值观,但是忍无可忍,一定要记录的时刻到了。

1,

国庆节前,在三亚 Edition 星空吧喝酒的时候遇到一个在上海工作 4 年的来自挪威的做重金属 trader 的白人,在中国 4 年没学会一句中文。

即将去新加坡工作,所以在三亚度过他的最后一个度假周,为什么去新加坡,

是因为中国税率和新加坡税率,对于他来说是 4:1 的差距,所以虽然爱中国,但是不得不去新加坡。

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

自然而然谈论到疫情,他说他对欧洲和美国的现在的场景完全不吃惊,国民不听话、政府没权利,

他们国家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人民不是听话不听话,而是深知要彼此保护,更像族群。

查了一下,挪威人口是千万级,确实如此,所以控制得还算不错。

他说他觉得很有意思的是,上半年的中国人到处都在看热闹地炫耀自己的抗疫成果,

而且人民的生活越变越好,所以说你们的民族自豪感爆棚,但是要是这些都没了怎么办?

我们没有深入继续聊这个话题,政治观念上的辩论,真的在跨越语言边界上显得极其艰难,但是有一个很生活化的话题吸引到我。

他说,他曾经尝试学习过汉语,本来觉得 4 年还是应该学习一下,但是发现,还是不行,真的不行,自己完全不会,也没有办法学会。

对于自己而言,要是不能在中国学会汉语,几乎自己的社交圈子就只有上海金融圈那帮愿意用 iMessage 和他发 emoji 玩儿,

然后周末平时去认真组织派对喝酒聊天的年轻人。

「this is not real China」,他觉得没意思。

2,

原来不止是我觉得语言这条桥梁啊很难啊。

语言的隔阂真的太难跨越了。

阅读不是母语的深度文章,读不下去;

用英语讨论深度问题,天然没有深度;

英语的梗和中文的梗,完全不同。

作为一个不错本科学校毕业的中国本科生,其实我很少看到在朋友圈层中,真的可以在英语世界中遨游自由阅读、主动阅读的人喔。

母语屏障真的是一个屏障。

是不是也不太能期待有朝一日机器翻译可以跨越这个屏障?

我真的觉得需要很长的时间,且浸淫在那个环境中,才能摸索清楚一个语言。

李光耀说,中国人的英语掌握能力关系到多元化水平和开放度高低,太对了。

3,

在抗疫的大好形势之下,全民高举爱国主义大旗的时候,仍然想说,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显学在美国、优秀的人才在美国、硬核的技术在美国、全世界的目光在美国。

中国的开放度,从制度政策、国人风格、市场实际、教育水平来看,真的都差美国太远了。

当然,令人心酸的点是,今天的美国人民,其实也是美元这个霸权货币的韭菜,

大多数美国人民是没有预算去享受和用到那些国际化大都会的各种基础设施、奢侈供给甚至是基本的医疗服务的,这些是世界的。

世界向美国输出现金,基本的方式就是,世界的优秀人民都可以去美国创造财富、攫取价值,

然后也为美国创造财富,美国成为整个世界经济的灯塔,顺带着的,美国的承诺是,

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文化最多元、科技最先进、生活最舒服、供给最超前的国家。

这些承诺是做给那些为美国创造财富的世界精英的,不是做给美国人民的,美国是世界的,因为和世界深度绑定。

至少到现在,美国是世界的,大部分的世界是美国的,中国还只是中国的。

中国人要和美国人分享 21 世纪,就要深刻地知道这个清醒的世界现实,有助于我中华民族继续奋起直追。

嘲笑美国出了问题的时候,我伸过头,看看我的家乡,一个四川省的成都市旁边的小镇。

仁寿县,100 万人口大县,天呐,城市化建设、教育水平的提高、地域折叠、封闭落后传统的乡村价值观,

我们真的真的真的真的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啊。

4,

李光耀比较中国和美国,非常有意思,我之前文章简单写过,今天还希望详细记录,分享读者。

中国人是集体主义的,追逐稳定、统一的集体,有核心领导层,鼓励服从、贡献,

从古开始农桑文化开始,文明从黄河流域的种植开始兴起,除了沿海更开放之外,其他地方仍然是稳定和服从为主流。

山东东北和江浙沪、华南等的对比就是这样明显,华南华东的 70 后都会说,无论如何,搞点生意做,而东北人会告诉你,要进入体制内啊。

中文是很难学的,中国的社会对外来移民的包容性是差的,

似乎我国的人口也还没有到需要大量像新加坡一样引入外国移民补充本国人口的地步,也许是经济实力问题。

中国人不鼓励企业家精神,不鼓励冒险创新,渴望财富,但是敢于冒险追逐巨大财富和创造的人类是社会的极少数,

我见过太多朋友圈键盘侠,抨击失败、艳羡成功,然后过着日复一日的平凡纺织女工的生活。

须知创造财富需要创新、机遇与企业家精神的冒险进取。

5,

美国是个人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的,追逐个人权利在美国完全不羞耻,是绝对的政治正确,在这个问题上,全体国民性的共识。

我最近明白了为什么我在大学时期看摩登家庭、破产姐妹以及傲骨贤妻的时候,经常羡慕他们的生活到流泪……

我不是羡慕优渥的物质条件,

而是他们骨子里天然有一种「今天的生活就是我要选择的,我选择了就不需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别人也不会对你指手画脚」的安全感与理所当然。

美国人真正地鼓励人们去追寻自己想要的意义,开放地去冒险吧,去享受人生吧,

中产阶级以上的美国人生存无虞,年少的时候没有经历过匮乏,且在年少的时候就见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生活方式,

因此长大之后,在物质上的追求只是一个顺带的结果,而要追寻创新、追求 Bigger Thing 成为一种常态,

虽然也是人群中的少数,但是似乎整个人群都会为这样的人鼓掌,也会给予失败者更多的容错空间和宽容度。

人都只会看到人前的光辉的,忽视背后的努力的,这是人性,这没问题,但是我很羡慕美国精英们鼓励的创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我觉得我们国家真的太缺这样的精神风貌了。

6,

也许是中国人都太多负担了吧,这里仍然不谈宏观,只谈我见过的我们的同事、我的盆友、我的同学,

每一个人似乎都有各种各样的家庭元素、各种各样的历史包袱。

而且每一代人都特别有意思的痕迹,80 后、90 后、00 后,大家好像都伤痕累累。

是人太多,人东西太少,不够分了吗,也许是的,

但是今天的中国是机会的沃土啊,是最能发掘机会、通过机会赚钱的国家了吧,

巨大的人口基础、统一的民族区域、统一的语言、统一的市场规则、稳步上升的人均 GDP、日益觉醒的消费需求,这些哪个不是机会。

喷了这么久,总而言之——

渴望更激进更冒险的一代,在杭州呼唤企业家精神,以及渴望一个更现代化的中国,这个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还是制度、秩序上的。

期待一个开放、多元、自信、从容、富裕、强大的中国,祝福我们的国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群响刘思毅|世界的美国与中国的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mz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