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小时候说起,我不觉得我是一个喜欢写作的人。
初中时的我最怕每周五下午的作文课,老师会在课堂上点评上周的作文,最后布置一篇新作文,让大家周末两天完成。那时候不会把学习放在心上,周五回到家,先跟小伙伴去玩,等想到写作文,一般都是在周日晚上了。
所以,很多个周日的夜晚,都有个少年坐在书桌上发呆,苦思冥想,无法落笔……记得那时候经常停电,晚上我可以盯着蜡烛的火苗思考半天。等到一提笔,又感觉思维受阻,写不出东西。
在那个只有书本和电视的年代,能接触到的信息量太有限了,贪玩的自己从来都只看小说或者电视剧。知识的积累过于不足。
等到大学毕业,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信息才真的像爆炸一样涌来。细数手机里面的阅读类APP,有知乎、简书、亚马逊Kindle、掘金、网易蜗牛读书,加上科学上网之后下载的Medium、Stack Over Flow、Quora、Curiosity。新东西完全读不完。有一段时间自己特别沉迷于刷知乎,知乎是我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收益甚多。
就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得自己跟朋友、同事交流时话多了很多,时不时冒出一些大道理,自认为说的还算井井有条。慢慢的自己也产生了一些想法,想把自己经历过的、了解到的,记录下来,也希望自己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痕迹。
写作,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凝炼。
曾经我也写过博客,但是都慢慢放弃了。刚开始的时候有点感想,有点思路就往博客上写。然而这样的文笔只能算是笔记,自己看还可以,并不能很好的分享。既然是记笔记,不如用onenote这些软件自娱自乐罢了。
知识重在积累,仅仅是了解了,并不能算是你自己的。同样,一个道理,只有你自己能够讲清楚,才能算是你懂了。
知识重在凝炼,厚积而薄发,是对写作人的真实写照。往往自己数天的积累,花费几个小时书写成文章,最后读者几分钟读完。
台前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简书,正是写作人的舞台,给了每个普通人一个演出的地方。
感谢有这么一个舞台,也谢谢捧场的观众。
只愿在今后,我能将知识沉淀。将自己生活,工作上的积累,奉献给这个舞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