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早早准备入睡,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乱七八糟教学的东西,本以为还没想明白就睡着了,结果越想越兴奋,索性起来写个文章。
一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小学艺体组的老师们在赵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共读这本书。
我很喜欢这个时间段,因为我还没睡醒精力充沛。
印象最深的就是“逆向设计”这个概念。
刚读到这个概念时,我以为自己的课堂就是这么设计的,甚至还比“逆向设计”好得多。
随着进一步的了解才发现自己错了,里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比如,我印象中的三个阶段(可能不全面):
阶段1: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
阶段2: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阶段3: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
近期读到的很多内容,我还没来得及消化,就不在这里显摆献丑了。
二、听课
今天下午共读结束后,刚好没有课,就去练练技能,同时听一听其他老师的课。
由于学校是小学到高中,还有预科班,所以每个班的学生都有不同的风格。
预科班:萌萌哒,可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只知道自己在上课。
小学低段:活泼好动,浑身是劲,控制不住的身体和注意力,时不时走个神。
小学高段:身体初步发育,各种不协调,专注时间相有所改进,内心开始有一些小想法。
初中:身体发育中期,内心逐步形成,每个人的阶段不同。
高中:身体发育后期,还没结束,内心趋于稳定,也各不相同。
因为我教的是预科班到三年级的田径课,所以对这两个学段观察的较多。
预科班:老师组织一些相关专业的体育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锻炼。
小学低段:游戏性的热身,讲述、示范和竞技性的教学和练习,比赛形式的实践。
我也是这样设计的,在组织方面相对弱些,还需要修炼。
三、社团
每天下午最后一节是一个小时的校队时间,我带的是跳绳校队,目前教的是花样跳绳。
先说进度:国家一二级动作已教,大部分学生已掌握,正在教三级动作。
再说困难:目前小学校队人数最多,练习时比较分散,十几个调皮有想法的学生。
最后说自身问题:组织能力有待提升,课堂内容略微枯燥。
今晚想得最多的是舞台展示,脑海里浮现的是舞台效果、如何编排、如何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等等。
这会已经凌晨了,已经有了大概,明天接着完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