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浪子回头
日子不紧不慢,跨世纪之后,人们的生活都是蒸蒸日上。高楼大夏鳞次栉比。连石头村的村民好多都修起了两层楼的小洋房,红墙黛瓦掩映在一竿竿翠竹间,别有一番意趣。村里的碎石路也由挖掘机拓宽,在中间铺上薄薄的一层水泥,偶尔也有小轿车缓缓驶过。只有黑狗,在完成了无数年的陪伴之后,也光荣退役了。
秀英常被病痛折磨,腰椎间盘突出,痛的时候让她腰也直不起来;还有风湿病,每逢天气变化,那痛啊,真的让她彻夜难眠。但自从玉秀回来之后,一年也回来看她两次,每次住过十来天。玉秀这孩子心软,做了母亲的人终究放不下孩子,胡老头看到走掉的玉秀自己回来了,心里高兴,也就同意了玉秀回家看看的要求。只是不让让她带着孩子回去。建成这孩子也懂事,挣的钱多数都交个阿婆,让她有病就治疗,该买东西就买,别节约。招娣这孩子更能干,听说考上了上海的大学,要留在那边工作呢。她这个老太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她还能走,还能动,还要去地理种蔬菜,种玉米,她一旦闲下来腿脚就发麻肿胀,还不如种点算一点,要说牵挂,那就是玉华了,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到听同村的人说在大连的码头看见过他,弯着腰扛着沙袋,但太远也不确定是不是他。
血脉相连的亲人之间会有感应的吧。2014年的夏天玉华回来了和上次不一样,他穿着干净朴素,但人脸色蜡黄,面部浮肿,略微发福,又显憔悴。他终究是变了一个人。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出钱请人将漏雨的房屋翻修了一下。第二件事就是买了一辆摩托车,在小镇上跑摩的挣钱。
石头村的人总是包容而纯朴的,对于玉华过去的总总,人们似乎早已忘记。玉华热情地向人打招呼递烟,可能是在外闯荡过的原因,他的骑车水平要比别人好得多。其他摩的师傅找不到的地方,他找得到;崎岖的山路,驼太重的物品,其他摩的师傅不敢去,但玉华敢;坐摩的的人也说坐玉华的车放心得很,即使是稀巴烂的路,他也能找出平坦之处,让坐车的人不至于过于颠簸。有时玉华回家,没有生意时 ,只要在路上看到同村的人他准会顺带捎上。有时,生意忙时,他送不过来,就把这些人托给其他摩的师傅去送。所以,玉华在小镇的摩的师傅中是生意最忙口碑最好的一个。秀英的心里总算踏实了。
不久,就有好心的村民来给玉华说媒了,三十好几的人了是该成家了。可是,玉华每次总是摇摇头拒绝去相亲。秀英也不明白玉华心里到底怎样盘算的。直到有一天,玉华躺在床上,没有向往常一样早早地去跑摩的,秀英进来叫他吃饭,看到玉华的床前吐了一滩血,玉华才坐起来虚弱地告诉她:“娘,我在外打工时,内脏受伤了,干的又是体力活,一直没能恢复,现在久了更恢复不了啦,所以我做不了重活,种不了田地。没事儿的,我只需要休息休息就会好一点的。”
秀英默默地流着泪,擤了一下鼻子:“儿啊,那你去拿点药吧。”
“娘,医生说没有用的,病得太深沉了。”
玉华的病反反复复,严重时就去医院开点药,或吃点偏方。能动时就去跑摩的生意,淡季时就在家陪阿娘说说话,做点轻便的事。秀英倒也习以为常了,日子倒也缓慢而有序。
2016年,全国上下推行精准扶贫政策,秀英家理所当然地成了帮扶对象。政府帮秀英家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了,自来水也接上了,还买了燃气灶新修了洗澡间,那随时欲跨的灶房也翻修了一下。政府还给玉华特别安排了一点事:维护乡村机耕道——只要有淤泥和落石挡道时,玉华就负责清理掉。这是一个闲活,每月也能领五百块钱。秀英家的日子从未如此的好过,尤其是夏天煮饭时烧柴灶,要多热有多热;冬天洗澡也让秀英不敢轻举妄动,那刺骨的冷,一不小心就感冒。现在终于好了,秀英满意地看着自己的家,心里无比的满意,政府真好啊,把什么都弄得妥妥当当的,还不收一分钱。
生活变得敞亮之后,来秀英家串门的人就多了起来,来得最频繁的要数寡妇赵七。赵寡妇四十出头的年纪,长一张马脸,牛高马大的,带一对七八岁的双胞胎女儿。她的丈夫在上打工时摔死了,据说赔偿的钱早就被她挥霍光了。
有时没事时,赵寡妇就带着女儿们到秀英家,帮秀英煮煮饭,说说话,顺便把玉华的衣服房间也打扫得干干净净。秀英清楚玉华的病情,就说:“七呀,你走吧,我家玉华他陪不上你!”赵七就眼泪婆娑地说:“孃啊,我也是苦命人呀,让我们帮衬着过日子,总比你娘两在家强啊!”玉华开始也不答应,可一个接近四十四的男人那经得住赵七的热情,何况赵七除了长得难看一点,对阿娘和自己也挺好的。玉华怎么也没想到,以他的家庭条件和身体,居然成了一个家。玉华的心里对照七满怀感激。
玉华对赵七可好了,每次跑完摩的回来,总会给两个孩子和赵七带点糖果零食回来,生意不好的时候就带着赵七娘三到处兜风玩耍,日子过得快快乐乐。只是玉华没有注意到阿娘脸上的笑容逐渐少了,变得小心翼翼。这段时间,总听赵七说阿娘挑她的毛病还总爱骂两个孩子。玉华想,阿娘的年纪大了,心里可能有偏见,得寻过日子说说她。
这天,玉华出去跑摩的去了,两个孩子又跑到秀英房间,东翻西翻的找东西。秀英心里有股火:玉秀寄的几块饼干也被她们吃了,一个也不给她留;建成给她买的苹果她还没舍得吃,就被她娘三个吃完了。
“出去,出去,我这里没有可以吃的了。”秀英生气地对孩子说。
“我娘说了,你藏了好多好多钱,你把钱给我娘!”双胞胎姐妹霸道地说。
秀英气不打一处来,现在玉华跑摩的的钱和维护公路的五百块钱全部都是赵七管,她没为家里添置半件物品不说,天天就带着孩子去镇上瞎逛,买吃买穿还打牌,回来不但不给秀英带一丁点儿,两个孩子还要故意去秀英眼前炫耀。如果回到家秀英没煮好饭,少不得还有一顿骂。
秀英拿着扫把就去赶两个孩子出去,步履蹒跚的她哪里是两个孩子的对手。就在这时屋外响起了玉华的摩托车声音,赵七顺手就在一个孩子手臂上揪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的孩子痛得哇哇直哭。赵七趁机大呼:“你怎么这么狠心啊,连孩子你都要打!”看见玉华进门,像抓住救星般抓住他:“你看看你娘,你看看孩子身上。”
“阿娘,有什么事你给我讲就是了。”玉华的语气里满是埋怨。秀英拼尽了力气:“玉华,别被赵七骗了,你问问她都是怎样对我的!”
“妈,我们有什么好骗的?歇歇吧,都少说两句。”秀英恨恨地望向赵七,赵七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笑。
其实,玉华也隐约地感受到了赵七的变化,她说话不在那么轻言细语,她也不再那么勤快,每次一回家就教两个孩子来身上搜吃的,顺便搜走玉华的钱,交给赵七。他没有说,只是希望一家人能够和睦一点。
这天,赵七又向玉华要钱。玉华说:“阿娘的风湿病犯了,明天得带她去医院看看,你省着点花吧。”
赵七瞬间就爆发了:“你这个病秧子,除了我谁会对你好?还有那个老不死的,医什么医,反正离死也不远了!”玉华只觉得心口发闷,一阵钻心的痛,喷出一大口鲜血,人往前面一扑,太阳穴恰好便撞在柜子的尖角上,顿时鲜血如注。秀英只听得“嘭”的一声,便连忙跑出来看,什么东西倒了,只见赵七,一手牵着一个娃,正要往外走,她又回过头去,摸走了玉华身上仅有的一百多块钱,骂了一句:“晦气!”这才扬长而去。
秀英只见玉华栽到在地上,到处都是血, 怎么喊也不答应。秀英大哭着:“造孽啊....玉华,玉华。”
听到哭声的邻居赶来,扶起地上的玉华,他的脸被擦得伤痕累累,额上脸上嘴旁全是血,他早已停止了呼吸。
秀英早已经不哭了,她哭累了。玉秀回来时给秀英买了一只小黄狗,也好给阿娘做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