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我们听了很多年的话:性格决定命运。
但你是否想过,也许这句话本身就是一场骗局。
“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中国人的另一句俗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人潜意识里有着不能抹杀的消极影响。
当我们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刻并从心底产生了认同感的时候,就陷入了人生最大的一个坑,最终让这种思维方式控制了大脑:“我的命运如此,是天生的性格使然,我改变不了性格,也改变不了命运。”
你也就从此失去了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想要恢复这能力,必付出更大的代价。
什么样的性格才配拥有美好的人生?难道你的性格不配拥有成功或者好生活吗?
难道那些卓越人士都是千篇一律的性格不成?
李笑来在他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给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价值观决定了你的命运。
知乎上有一位“坏心眼的痛苦术士”也这样说:价值观,决定你如何做出一个选择,它会直接影响你的整个人生。无数个基于价值观的选择组成你的人生。
那么,什么是价值观?
百度百科里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价值观的作用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很复杂,是不是?
李笑来给出了一个很通俗很有效的定义:
所谓价值观,无非就是你知道什么好,什么更好,什么最好。
这样一解释就简单了,你觉得什么是好的,也就知道什么是坏的,这就是你的价值观。
弄明白了这一点,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决定你命运的,其实正是你的价值观。
我们的命运是由生命进程中无数个选择决定的,每个人的内心都会倾向于去选择好的,放弃坏的,你的潜意识会引导你去为你认为“好的”东西花费时间和精力。
所以就如“坏心眼的痛苦术士”说的,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的选择,进而决定了你人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终的结果。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加一场的选择题。
你说,我什么都不选。事实上世界上根本没有“不做选择”这件事。
你不想从茫茫人海中选择一个终身的配偶,你就选择了单身;你高考后添志愿的时候拒绝从众多学校中选择一个,你就选择了“不上学”;你拒绝从众多的食物中选择一种做为晚餐,你就选择了挨饿;你拒绝从面前所有前进的道路中选择一条,你就选择了停滞不前;你拒绝去解决所有的难题,你也就选择了一事无成;你拒绝了诗和远方,也就选择了眼前的苟且。
所以,你想要生活得更好,就必须学会选择更好的那个。
若想让你的“命运”更好,那就要学会辨认更好的选项。
如何能选出最好的那个呢?这就看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了。
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串选择题。
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大学恢复招生,你二十多岁,是一家陆军学院的参谋。这时你是选择在部队发展,还是选择去上大学?
接着选,你刚刚从大学毕业之后,就成为这个陆军学院的一位处长,那么你是选择做下去,还是选择转业?
OK,继续,你转业被安排到市政府做办公室主任,这时你是选择好好干,还是下海去经商?选择背景是在国人梦寐以求有一个吃公家饭的“铁饭碗”没有“下岗”这个词的上世纪八十年代。
再来一个选择题。
回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你毕业于某学院外语系,被分配到某学院做讲师,你是踏踏实实当个大学老师,还是辞职去做生意?
以大多数人的认知,更倾向于有一份踏踏实实的公职,安安稳稳的过完此生,所以往往会选择看上去更稳定的那一个选项。
然而不同的选择,自然会有不同的人生。
我们这两道选择题,前面那个是王健林,后面那个说的是马云。
假如他们当初按照大多数人的选择去选择,那么中国没有万达,也没有阿里巴巴。
人生所有选择,都是基于价值观的选择。你觉得怎么样更好,便会去选择你心中那个“更好”的选项。王键林觉得去卖房子比当办公室主任要好,马云觉得在互联网上建个交易平台让人们自由买卖比当大学老师好。在他们做选择的当时所处的那个时代,王健林未必预知到自己会成为中国首富,马云也未必想到淘宝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波逐流的选择自然是波澜不惊无悲无喜,但与众不同的选择才更能创造奇迹。
你自己觉得哪种生活方式更好?
然而有时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你说,我再怎么选择也成不了首富。
即使成不了首富,谁又不希望能过更好一点的生活?
如果你知道一次正确的选择可以让你拥有十倍于现在的身家,你会返回去重新做这个选择吗?只是人生没有“返回”这个按键,你想更好,只能在选择的当时做更好的选择。
不要觉得想要“更好的”羞于启耻,人类全部文明的发展就是因为一直在“追求更好的事物”。
如果你对“当下”不满,那么去和那些比你优秀的人交流,去走更多的路,去读更多的书,去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去改变你对这个世界,对环境,对生命的认知。
你认为的那些好的或不好的,会随着你学识、阅历的增长而改变的,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