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些直击心灵的瞬间~《跃迁》笔记

那些直击心灵的瞬间~《跃迁》笔记

作者: 沐心辰 | 来源:发表于2018-08-23 22:51 被阅读22次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古典老师早年是新东方名师,现在专注于个人事业发展的顾问工作。代表作有《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跃迁》

001 该如何在如今发展飞快的时代,让自己从容又持续地成长

慢下来是第一重要。想清楚再去做。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战略方向和重点不明确,公司不是倒闭就是处于危机状态。

投资家巴菲特用最保守的策略赚到最激进的收益,书生曾国藩用结硬寨,打呆仗的方式征服太平天国,探险家柯林斯通过日行20公里第一个到达极点。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沉得住气,慢得下来,不是因为比别人有毅力,只是因为想的清楚。

阅读是第二重要。犹太人人均每年读65本书,中国人只读5本,这个数据统计后来发现都是假的。如今在美国,俄罗斯坐地铁,有一半年轻人在读书,中国年轻人都拿着手机玩。除了读书,旅游,交友拜访名师,个人领悟也是个人学习的路径。

英国教育家约翰,纽曼在一次演讲中讲到: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富有同情心且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即使没有人交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为判断力。

用一种投资的心态来看人生,是第三重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投资者。重要的事情,值得花重要的时间,精力,金钱去做,值得做的更好。(俞敏洪)

002 读者为什么要读一本书的理由?

省钱省时间。久病成医,就算再笨,也琢磨出一些门道。(你有什么,你的优势)

身边一流的产品,公司和人,都有一个特点:都有一个非线性的跨越式成长阶段。有一天把局看明白,资源也就马上为自己所用。过程不能跨越,但可以加速。(跳级,明星:运气、天赋、背景环境、努力)

选择决定命运,认知决定选择。只有梯子搭对了墙,努力爬才有意义。

喜欢答案(稀缺~精英)的人很痛苦,因为他的世界不断崩塌,喜欢问题(稀缺~牛)的人很快乐,因为手中的慧剑越来越锋利。

读书只是学习的方式之一。什么不懂,就去找这个领悟的最牛的人聊天。向人学习的速度,远超过像书本学习的速度。

选作者的标准,这个领悟里最好的。(罗振宇)

003 鸟类学家想告诉鸟的话?

鸟们没有接受过鸟类学家的指导,但是鸟都飞得很好。如果问任何一位某个领域的高手,他们大概不会说,我作为一只鸟,只因为通读了鸟类学家的书才飞得这么好――我飞得好是我自己的事儿。

这书到底该怎么读,这经验到底应该怎么用?

第一是模仿和创造。创造性借鉴。比如巴菲特从棒球手的训练中学到一个道理,用在投资领悟,如果自己也把这个道理用于投资,就是还没学到家。你要能用到别的领域才好。

第二是方法和事业。成绩=事业×方法。干一个事业,用上这些方法,可以加速进行,甚至事半功倍。

第三是全面和一点。把各国游泳教学录像都看一遍也没用,直接下水游才是最好的办法。根本不需要掌握一本书里所有的方法,真正要做的是一边实践演练一边借鉴方法。(读书,写作,各种技能都是如此)

若书中某一点正好对自己有所启发,然后在一点上做到极致,就可能打败了绝大多数人。

读书不是为了当某一个领域的专家,而是想当一只飞得更好的鸟。某些专家训练过很多鸟,你听他的没错。(万维钢)

004 高手的三个境界(一代宗师)

第一个阶段见自己: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局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受不了什么,持续走出舒适区,扩大自己的能力。

第二个阶段见世界:带着对自己的理解上路,会碰得头破血流,开始理解时代的趋势,社会的规则,看到各种人生的可能。

(目前自己仍然处于第一和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见众生:高手当久了,胜胜负负,终于理解,要把自己学到的,理解到的,坚持的传播出去,帮助更多人,这样才能从高手变成一代宗师。

(事实上,自己还在第一前阶段。还不知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受不了什么)

005 网络、人工智能对于学习、思考方式和竞争力的改变,以及人类是如何通过“外包大脑”完成一次次的进化。在未来的时代,我们该抓住什么趋势,又应该规避什么风险?

走在时代前面的明白人都明白一个道理。

信息时代的必需技能:知道知识在哪儿,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

认知知识: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学习的目标是调用信息,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存储~整合~提取~运用”的4步法。(演讲,讲座,会议,索要电子版PPT,能够提供所需的app)

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

思考方式:从独立思考到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对信息的不同处理方式,也会反过来影响思考方式。想到一个点子,先去网上找找有没有其他人也激发过类似的思考,或者直接打电话给一个专业人士聊聊业内最新动态(科研:博导,邮件给牛杂志牛编辑。)

又比如,大牛,或大平台写作,小范围查看用户反应和点击率,态度等,是否要继续向大范围推广。

核心竞争力的改变~人机合一:任何一条行业链,一旦某个链条有能大幅度提高效率的新技术,这个领悟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变化。

线下教育时代:一名培训师的核心技能是“现场演绎”,只要表达的足够好,绝对口碑爆棚。

线上教育时代:持续研发和改进课程(教研)变得很重要,课堂变得无限大,有很大的优势,去做其他事情,依然有很多人订阅(睡眠收入)。

也有副作用:你的内容被永远存留下来,下次讲必须是新的内容。

人工智能盛行,行业无边界的时代,什么是未来的职业通用竞争力?答案是:一个人能够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和创新思想,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会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

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未来,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今天做的事,机器能做吗?

我今天做的事情,会被外包吗?

我今天做的事,明天会做的更好吗?

24个词形容这个时代的特质: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没有一个人是仅凭努力,天赋,机遇而获得巨大成功的,跃迁式的成功都是利用了更底层规律(是利用平台和系统的力道,撬动自己去更远更好的地方吗?更底层的规律是什么?),激发了个体的跨越式成长。

要么掌握时代魔法,要么溺水身亡:

第一种时代溺水者,无法掌握自己注意力的人;

第二种时代溺水者,无法过滤信息,找不到重点的人;

第三种时代溺水者,不理解系统,无法与陌生人联机协作的人。

每个现代人都有超能力:

过目不忘:网络帮我们记住一切;

千里眼,顺风耳:千里眼~百度地图,顺风耳~可用微信和瑞典的朋友讨论哲学问题。

神决断:民意调查专家,看电影,看豆瓣评分,去哪吃饭,看大众点评听“听”其他顾客评价。

大脑不该用来记忆,而是要用来观察,思考,创造和影响他人。

想要进入一个领悟,一定要有必备的认知,一定要理解的社会规律,以及必须掌握的技能。

未来是一个个体崛起的时代,却不是每个个体都崛起的时代,顺应时代的人跃迁式崛起,其他人舒服地被机器圈养,这是一个留下少数巨人,一堆侏儒的时代。

外包大脑:把不重要的技能外包,聚焦核心技能的跃迁。

006如何做好选择,培养竞争力的高手战略?

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写作,读书,各个领悟牛人,一流产品和公司都是如此)高手都在持续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只投资高价值,可迭代,有护城河的公司,其他的不看;不求短期获利,只看长期获利,尽量少动。

棒球之神泰德的理念则是:只击打进入“甜蜜区”的球,不求全垒打,但求结果最优。

如何识别自己的机会?

从幂律法则(发现身边的高价值区)入手,头部效应(站位比努力更重要)会有重大的收益,高手是如何守住机会,保持不败的?迭代是聪明人的笨功夫。

007学习的焦虑――知识爆炸时代,是终身学习也学不过来的时代。这个时代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在知识爆炸、终生学习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学习前,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

找到知识源头,极其功利地读书、萃取知识晶体(关联、树状、序列、数据),这就是提高认知效率的核心方式。

一手信息:信息源头(发表的最新论文,最新数据)。(成本高,嫌麻烦,图省事)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书,演讲)。(成本稍低,更易懂)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成本低,易懂)

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成本很低,易获得,阅读奖赏高)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越往后含金量越低。

01 最好的方式是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走向知识源头,并与那些人站在一起。总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创造知识的人。正如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02 极其功利的少读书: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效率最高的三个前提要求是有目标导向,有及时反馈,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03  极其功利的配置资源:从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认知性,知识性,娱乐性),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04 联机学习。自学—自己找答案;(跨界)联机学习—(跨界)同行学习交流,答案换答案。

05 提问=思考=创造=抗折旧。爱因斯坦说:如果我必须用1h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我会花55min考虑我是否问对了问题。回答1W,2W时,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和策略来解决;当回答3W,4W时,思考变成了系统和判断标准;继续追问5W,6W时,发现逐步进入价值观和哲学层面。这是一个怎么做(How)——做什么(What)——为什么(Why)的过程。

06终生提问者比终生学习者更有效,别列书单,列问题单。假装写本书。不做伸手党,准备充分,目标明确。好问题都是组合拳。输出答案,给别人一个无法拒绝的请求。

五个绝佳的思考角度,教育界传奇人物梅尔提出的。

一是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二是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会怎样?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

三是联系: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和模式?我们以前在哪里见过这种模式?

四是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

五是相关:它为什么重要?

如何比自学更快地获得知识?

二八法则,快速循环型:与其用100%的精力学习一个领悟的100%,不如用80%的精力学习每个领悟20%的精华。

幂律的特征一就是高度不平衡均。最通俗的表达就是“二八法则”,“马太效应”,“长尾理论”。20%的客户带来80%的生意,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20%的词汇表达了80%的信息。科学家陆续发现,这种分布方式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处处皆是――地震爆发的频次,语言中单词的分布,国家人口的分布,全部都符合幂律定律。这种分布被称为“可预期的不平衡”。说白了,不公平就是大自然的一种常态。(学英语,医学,演讲只有20%的精华)

幂律第二个重要特征是分形,一个图形细分后,每一个部分都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即同一个形状在不同大小尺度下一再重复,就是分形。这种情况在大自然界随处可见。人体肺叶细胞,叶片,雪花上,你都能看到这种分形的现象。最常见的分形是海岸线,在世界地图上会看到大陆版快弯弯曲曲的海岸线,用谷歌地图放大10倍,再放大10倍,海岸线的形态都依然是相似的。

20%里依然遵循二八法则,有20%的20%。二八法则的三次方:找到20%的20%的20%,收获80%的80%的80%。效率就是别人的64倍。

二八法则:20%-80%

二八法则二次方:4%-64%

二八法则三次方:0.8%-51.2%

如何联机更多大脑一起思考问题?

如何保持自己的学习动力?

如何让知识变现成价值?

知识IPO:输入问题,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解决问题,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输出问题,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第一步:必须有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关键是对当下生活有联系),并且有可能解决的问题(I),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问题树。

第二步: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P)。以解决问题为最高标准,持续问自己:这个知识对于解决问题有用吗?如果有用,是在当下吗?若暂时没用,做记号收藏到笔记里,以后再看。

第三步:输出倒逼输入(O),把解决问题的结果传播出去。写作能把这些知识形成体系,整理成能出手的知识晶体。还可以兑换价值,让更多人知道你有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008如何破局――如何看懂和理解世界的技术?

01 斯坦福大学精神科教授保罗.瓦茨拉维克在《改变》一书中提到的一个很有洞见的概念: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 

第一序改变(不影响原有模式,即状态改变):系统内改变,改变状态,改变体验。

第二序改变(模式改变):系统的改变,改变模式,改变结果。(法国有一句谚语:我们常常改变,是为了不变。)

系统:新手看树木,高手看森林。(青衣—蚂蚱:春生秋亡,没见过冬天;孔子,子贡。一个脑子里根本没有冬天,他就是个三季人,你和他讨论上三天三夜也没有用。蚂蚱和井底之蛙的不同在于蛙受困于自己。)一个系统至少包含三个因素: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功能。石头,水流是元素,波纹是功能。关系不变,功能就不变。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减肥、恋爱、商业价值,如果内在关系没有变,即使换一个人,换一个团队,这个循环依然不会有改变。同样,一个人的心智模式没有改变,即使换10份工作,20个女朋友,最后也会陷入同一类麻烦。第一序列改变的是元素,第二序改变的是关系。只要不改变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功能,即使替换所有的元素,系统也会保持不变或缓慢变化。罗伯特.M.波西格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写道:即使工厂被拆除了,只要它的精神还在,你就能很快重新建立起来一家。如果一场革命摧毁了旧政府,但新政府的思想和行为的系统模式没有改变,就难以逃离再次被推翻的命运。(可以回答“为什么懂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如何解决问题?复杂的事情可以拆分为各部分的组合来分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细分。细分找到问题点,然后替换一个部件就好。根据这种思维方式,如果一个事情出了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增加或替换一个元素,如果短期有效,那么长期也应该有效。这种思路面对复杂社会问题,往往会顾此失彼。所以,还原论(传统思考方式)和系统论哪一种方式更好呢?答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角度没有好坏,都是简化世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罢了。主流的观点是:在解决独立、单点、局部的简单系统时(分析物理、化学等非生命体、自然科学),还原论的思路更加有效;面对复杂问题时(讨论生物、社会、心理等生命体交互性多的领域),系统的方法则更加有效。

戴上系统的透视镜,混乱、复杂和变化的世界会变得清晰、从容和有序起来。

组织是最经典的“愿景—战略—资源——管理——执行”多层系统,我们常常在某一层很强,就会忽略其他层级,导致失控。

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运作,都不在你眼前发生,世界早已先你而去。如果你看不懂系统,就永远无法理解事物的本质。

02 回路:从时间维度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鉴别一个习惯好不好,只需要看它是否能够形成正循环闭环。) 

学习—成长—增值—学习;锻炼—精力充沛—锻炼;善意—回报—善意。(?)

破坏负循环系统,搭建正循环系统。

第一个思维习惯:逆时间打断负循环。如果忙得没空,那么没空思考是否让自己更忙呢?如果因为穷,所以总希望翻盘,那么总希望翻盘是否让自己更穷呢?

第二个思维习惯:顺着时间搭建正循环。如果写作能为你带来名声,那么如何用名声帮自己更好地创作(知识IPO);如果做某件事情能让你有所收益,那么如何让收益带来更多类似的事情?(投资的资本,用赚来的钱继续投资)如果技能精进能让自己获得成功,那么如何用成功让自己更加精进?(联机学习,以答案换答案)

03 层级:从空间维度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规律。上层决定下层,下层无解,跃迁一层有答案。你今天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经历过,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自己所要做的,只是学习。王语嫣上层缺一颗清晰的问题树,底层缺好的执行力和精力管理。单层思维,战术勤奋,永远只能当功夫解说员。

勤奋的三种境界:一是很努力;二是方法论勤奋;三是更少目标,战略勤奋。你属于哪一种?

知识体系是一个“信息来源—学习方法—练级大脑—解决问题”的系统。

写作是一个“细节—句子—段落—框架—主题”的多层结构,最好的写作方式是自上而下的。

EETA脱困四问:情绪(我在什么情绪中?)—事件(发生了什么?)—目标(我原本想要什么?)—行动(我如何改进?)。

04 控制点:让复杂的事尽在掌握。多层布点,单点可控,目标折射。

恶性循环例子

不陪—分手—陪—和好—不陪;(不是陪不陪,而是如何陪的问题)

减肥—少吃—瘦—忍不住吃—胖—减肥;(不是少吃,而是加速代谢。不是变瘦了,而是变虚弱了。比如做过的一道数学题:若一个水池加满水要2个小时,放水1h,如果同时加水、放水,多久才能放空?吃是加水,新陈代谢是放水,而水池里的水是你的体重。当加水减少,身体本能地会自动降低出水—新陈代谢降低,你只是变虚弱了。真正的减肥方法听起来特别像陈词滥调:提高新陈代谢,让消耗量大于输入量。如何提高新陈代谢呢?改变生活方式,让饮食观、作息观和运动观三观统一。管住嘴,迈开腿,多喝水,勤洗睡

没产品—没客户—没产品;(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道歉只是为了更深的掩饰自己—听不见指示,搞不清楚重点,划不明白边界。态度改变是为了心智模式不用改变)

拖延—忙—乱—忙—拖延;

稀缺——没有资源想长远的事——稀缺;

物质匮乏——诱惑多——自控力消耗——物质匮乏;(穷者越穷)

求认同—找不到自己—求认同;(做自己)

工作狂——家庭投入少——家庭没成就感——工作狂;

病——工作过度——吃喝弥补——病等等。

底层学科~复杂系统,延伸2个方向:如何成为一个看的更远和看得更透的思考高手?

社会系统里最重要的两个思考工具――回路和层次,是如何使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升一个台阶?

查理.芒格:要获得什么,先让自己配得上。得不得是外控的、无解的,但是配不配是内控的、有解的。

有人因为别家公司多给2000元,就辞职了。如果是付出,自己付出的人收入高了,自己应该高兴才对!如果是投资,投资就会失败,下次提高眼力,给投资多上保险就对了。

所谓成熟,就是理解了世界的复杂性,不再要求一味走直线。在路线问题上,拥抱折射,在最终结果上专注不动。两点之间,阻力最小的线最快。(工作,大学,生活)

009高手的内在修炼,所有高手的技巧都是逆人性的。现代社会高手的7个心智关键词:开放、专注、迟钝、有趣、善良、可激怒。

《在年轮》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辗做尘土且不偿命。

面对世界:进入系统,开放而专注(高手的护城河)。面对自己,迟钝而有趣,智慧而超然。面对他人,简单,善良,可激怒。面对不确定,善良些吧!

010人的一生,怎么样才算有所作为?

彼得.德鲁克的父亲曾带他去见经济学家熊彼得,他父亲问这位经济学大师:你现在还会想别人要怎么记得你吗?当然。这个问题对我很重要,现在我希望以后的人记得我是经济学老师,一位很会教学生的老师。

德鲁克的父亲对这个答案很吃惊,熊彼特继续说:到我这个年纪,才慢慢体会到,只被人记得你的理论著作,是远远不够的,除非其他人的生活因为你的行动有所不同,这样才算是有作为的。(你要如何衡量自己的一生:克里斯坦森教授说 将来上帝衡量我这一生的标准,不是我帮别人挣了多少钱,而是我帮助了多少人变成更好的人。

相关文章

  • 那些直击心灵的瞬间~《跃迁》笔记

    古典老师早年是新东方名师,现在专注于个人事业发展的顾问工作。代表作有《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 那些直击心灵的文字

  • 那些直击心灵的句子

    生与死不过是阴与阳的轮转。 “神明是存在的,但神并不爱你” 有时候,我们明明原谅了那个人,却无法真正快乐起来。那是...

  • 那些直击泪点的瞬间

    当阳光洒在海面上,我想念你,当月光照在朦胧的泉水上,我想念你。 《假如爱有天意》LZ模仿:当耳机中响起音乐时,...

  • 直击心灵

    感觉很多时候自己是个心理明白,但是说不出来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语言和思维的差别。明明在心里筹划了千次万...

  • 直击心灵

    很多时候感觉自己是个心理明白,但是说不出来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语言和思维的差别。明明在心里筹划了千次万次可是...

  • 直击心灵

    活着的价值,主要是看我们的本事与能力,主要是看你能捕获多少人的支持与信任,能收割多少人的韭菜? 你竞选总统,是不是...

  • 直击心灵

    今天是个让人伤心,恐慌,害怕,震惊、难过……的一天。其实不知用哪个词来形容。 我刚坐上班车,下一站同事杰上来说,教...

  • 那些年,直击心灵的台词

    1.听从你的心,去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 2.这世上本就没有自由自在的人,只要你有欲望,有情感,就绝对不可能自由自在...

  • 那些直击心灵的毒鸡汤(一)

    儿女情长什么的,真的很影响我们行走江湖,还是爱自己最酷 人和人真是说不清的劫数,你为了一个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那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直击心灵的瞬间~《跃迁》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xf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