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最后只剩爱和回忆
------------------《纸上染了蓝》书评
这本书是周耀辉在《字花》上的专栏文字集结而成,怀念他过世的母亲。在此之前我知道的多半是他作词的歌曲《渺小》和《一刀不剪》以及《模特》周耀辉的文字多半华丽,而我常常觉得这华丽的背后恰恰是现代都市男女感情上的苍凉。具体的接触他散文式的作品还是第一次。
关于一个女人你们能想到什么?母亲,妻子,还是女儿。有没有发现这些角色都是从属地位,也就是说她可以是任何角色,其次才是她自己。在我们还是婴儿之时,我们从母亲温暖的子宫里来到这个世界上,可是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母亲吗?她有怎么样的家庭?在她少女时代有什么样的梦想?还是你只看到了它为生计而奔波,失去了自己的光彩。
在当今的社会当中,我们依然对单身母亲有某种歧视。何况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住在有老鼠的安置房,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在那个年代一定比现在更加的艰难。可是女人是柔软的,而母亲是坚强的。周耀辉在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之前就有想发表一篇小说的念头,小说的开场是父亲的葬礼。我想这大概来自于对父亲的怨恨吧。
我总觉得童年时父亲不在身边,从小和母亲生活的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某种隔阂,这种隔阂来自于年少时对于母亲的爱和母亲多年所承受的苦以及自己年幼的无能为力。或许当年的他显然还没有成熟到去处理父母的关系,只能这样幼稚的怨恨着,想着父亲的葬礼,一把黄土。
周耀辉在母亲过世之时,打电话给自己久未联系的父亲,告诉父亲母亲过世的消息,随着这一通的电话,半个世纪的恩怨似乎终结。是啊,人都离开了还计较什么。长达50年的恩怨纠缠也就结束了。
周耀辉用了两年时间里写了这些文字,他觉得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母亲是告别的,而写到最后的一期之时,母亲就像是真正离开了。我想两年的时间里周耀辉是在触碰记忆里的母亲或者说去了解自己的母亲的内心。在本书的后记之后中周耀辉写了和父亲相处的片段,我常常觉得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是要在不完满当中去追求自己的圆满。这本书是周耀辉对母亲的回忆还有对自我的追溯、在长达半个世纪之后周耀辉终于和自己内心的那个男孩子和解。
其实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再去听周耀辉写给炎亚纶的《一刀不剪》竟是除了洒脱还有了一丝丝的苍凉。那些故事和没有说出来的话,都在歌词里一刀不剪的存在着。
读完这本书的我,突然觉得我在今年春节决定要和我妈妈过年这个决定很是正确,尽管我从小几乎都是和母亲生活,但我不希望一个大年三十留她一个人去面对万家灯火,那些生命当中离开的,留下的,残酷的。在我们百年之后也就是一把黄土的事情。所以在我们还活在这世界上时便是用我们所有的时间去创造美好的记忆,哪怕这个创造的当下并不是这么的美好。但我们终究会死去,所以我们在死去之后唯一能够给家人留下的。
在周耀辉先生的一场签售上,有一个读者真诚的希望他活的久一点。是啊,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要活的久一点,存在的久一点。因为这样的话如果有一天曾经带给我们美好记忆的人无论因为什么样的原因离开了,那么我依然觉得曾经有你存在着,因而生命很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