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始终要有一个原则放在心里,那就是万不要为了炫耀师者的所谓优秀,而遮挡了学生生长的路。即使这条路上,他们走得歪歪斜斜,跌跌撞撞,那也是成长的必须。就像二十多岁时的自己,为了不暴露学生的所谓“丑”,也为了闲摆自己的所谓“美”,而把很多读的机会,讲的机会都给了自己,这样的师生错位,是大包大揽的虚荣,也是违背科学的愚昧。看肖培东老师的课,从来没有这样的“越位”,都是学生需要老师指导的时候,他才一语惊人。
2.我们都深知,教学的起点当然是对学情的考量,但具体确定目标和设置问题时往往不合时宜。这有点像蹲下来的父母才明白孩子不愿和家长逛商场的心。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是取决于教师的想当然,而应真正符合本年级,本班级,本学期学生的真实情况,世上从来没有一模一样的班级群体,更没有一模一样的学生个体。
3.一堂课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建立在学生基础上的逻辑,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最终促成学生瓜熟蒂落的生成。
4.“时间不足症”在我们的课堂上比比皆是,在公开课上更凸显。教师认为的往往是盲目的乐观,各个环节的时间预设需要在课堂上随时调整,没有充足的文本阅读时间,就不会有深刻的理解。又想起了肖老师,他从来不吝啬学生读书的时间,四十多分钟的课,有时会用二十分钟让学生读书,不喧闹,不催促,当然这样的定力取决于肖老师的准确的把握、尊重教学规律以及厚实的内功。
5.碎问碎答,是余映潮老师经常提到的教学问题。可以说,问题的设置是教学的大学问,从问题的提出可以考量一位老师的智慧,简洁巧妙的问题设置可以避开满堂灌或满堂问。在学生需要时点拨,适时退位也是教师成长的必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