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每天都写一点东西真难。依然在旧循环里,你看日子过得少了两天都不知道。你看,摆脱或改变一种生活方式有多么难。
昨日濛跟小伙伴吵了两次架,发现她确实很容易被情绪控制,容易做一些冲动的行为,比如抢、打、发脾气。我陪着她,我问她,发生了什么,想要什么?我这样问着、听着,适当的时候让对方的小朋友不要再激怒她,她是可以慢慢冷静下来,自己做一些决定。后来,我说,宝宝,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慢慢地把自己想要的说清楚,发脾气不能让别人明白你的想法,也不能让你得到自己想要的。慢慢把你的需要说清楚。如果对方还是不同意,我们再想其它办法。好吗?她说,妈妈,你不要再说了,我不想听你唠叨这些。很多时候,她会不喜欢我说她做的一些没那么“好”的事。她更喜欢我表扬她。我知道这个小姑娘的自尊和当年的我一样,有一点点脆弱。似乎,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有一点知道怎么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大部分时候,她可以发展地很好,只是在她有困难的地方,帮助或促进她有更多的积极的经验。如此而已。
这两日也有个念头在心里时隐时现,到底什么是好的生活,幸福的生活?昨天我和婆婆谈到老家的邻居,没上高中就不上学了。我说,你说他会觉得生活不好吗?你说念书和不念书的人的生命感受的差别是什么?不管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都是困难重重,这很有悲观主义的论调。但是,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一件事,就是生活没有绝对“正确”的活法。如果是这样,在面对来访者的时候,TA的确带着问题而来,但是TA对问题的理解和我们对问题的理解肯定不一样。所以,所谓的个案概念化,似乎是用了某种相对正确的标准去衡量很个人化的人生,如此我们的目标则是值得反思的。来访者始终是带着自己的认知限制,我们也同样如此,所以可能我们对来访者的帮助,只是让TA对自己看得清晰一点、再清晰一点,而对于TA重要的答案或者路径或许早在那里,只是在此之前TA无力去做新的尝试、获得新的体验,陷在日常的循环里。当然,对咨询师而言,这种新的尝试未必是“好的”,这就是尊重,尊重TA的圈子、尊重TA的存在、尊重TA限制。受到带小孩子的经验的启发,心理咨询的工作,尊重TA,只是在必要的时刻必要的点,促进“积极”经验的发生和积累。如此而已。
人生不需要做出什么深刻的改变,因为无所谓好和不好。只是,有能力做新的尝试,人生路上不时有新的经验。这便是生活,生生不息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