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340251/bc7f5fb7444b637b.jpg)
陈可辛监制、“日本郭敬明”岩井俊二的大名,当《你好,之华》揭开它文艺的面纱时,只觉得这世界上只有想钱和不想钱的区别。《你好,之华》这部电影就告诉我们,不是镜头考究、风格文艺,背后的资本打的就不是捞钱卖情怀的主意。
影片一开始,光是略带灰色底调的摄影就让人恍如日式电影的情境中,这种底调,被称作“高级灰”,但凡你今天不知道穿什么衣服,一件高级灰风衣总是不会错的选择。但是,糊弄了外行糊弄不了内行,葬礼的开头,实在太像他的成名作《情书》的开场白了。你说知名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譬如张艺谋偏爱红色、陈凯歌叙说历史、李安擅长家常琐碎间的情绪变幻,但是个人风格绝不是把自己的成名作拿出来翻拍一遍捞钱,不幸的是,匠心之国岩井俊二导演就拍了一部把对白换成中文的《情书》,还取了一个故作文艺的名字。
贩卖情怀这件事,一直是件厚脸皮的事。上个月的《黄金兄弟》就是赤裸裸地营销古惑仔。《你好,之华》几乎是抄书式地翻拍《情书》。开头沉郁的葬礼、邮箱旁的收信、女一号之华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以至于男一号尹川在信纸上写下“你好”二字的时候,我几乎要以为他写的是“你好吗?我很好”。首先,校园恋情里的三角恋。当然,任何一个爱情故事都是三角恋的,但是这部电影里,男一号尹川暗恋校园女神,像极了《情书》里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的暗恋,至于妹妹之华,不过是把二十年后的博子安插进了那段青春里。第二,写信。为了使导演擅长的写信手法得到合理解释,故意安排了砸手机的情节;但依照现代人没了手机不能生活的方式,砸了一个手机,肯定立即要再买一个手机,为了写信而写信,加深了故作文艺的矫情。第三,一个青春回忆里某人的逝去。影片中说袁之南是因为抑郁症而死,莫名让我想起了《挪威的森林》里木月的离奇自尽。平心而论,这是一部典型的日式青春偶像电影,忧伤的青春回忆里又非要力所不及地探讨生与死的话题。至于之华口里姐姐是死于一座无人知晓的深山上,简直让人觉得这是男藤井树附体。那一刻,我是真的觉得,手里的电影票钱,被一个打着文艺旗号的捞钱团队给骗了。
看来,捞钱这事不分商业片还是艺术片。一个文艺的导演,一个文艺的演员,被资本看上了,依然做的出捞钱的事;即使是文艺地捞钱,那本质也是捞钱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