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

作者: 黄油猫社BBC | 来源:发表于2018-08-29 10:27 被阅读0次


    此设计稿来自@刘兵克

    当民众的问责讨伐暂告平息,社交媒体的关注点逐渐转向,舆论被新一波潮汐抚平在沙滩上之后,滴滴,又出事了。而此时,这个企业上一封致歉书的余音还在。


    事实证明,日光之下无新事,只要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悲剧永远不会因为我们的遗忘而停止上演。


    这不是仅有的两起“年轻女性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


    2016年5月2日晚上,深圳一名24岁的女教师在南山区搭乘滴滴顺风车返回学校。在路上,司机实施了抢劫,并将她残忍杀害。此事当时同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后经深圳交通委排查,深圳市网约车驾驶员中有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


    触目惊心。


    今年,滴滴顺风车又在短短110天内,制造了郑州空姐和乐清女孩两场命案。美好生命的戛然而止,让我们感受到了深切的恐惧,以及来自于同类的深深恶意。

                                   

    利益驱动下的产品观

    顺风车业务,原本是最值得大众期待的共享经济模式。若妥善运营,将最大化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满足更多民众的出行需求,同时降低打车业务的整体运营成本,带来整个城市运力的良性循环。顺风车借助费用低、线路稳定、多方互惠的优势,一定会为更多人带来美好的出行体验。


    但这个前提是,推行顺风车服务的平台,要有植根于血液的用户责任感


    显然,滴滴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从最初平台审核的监管不力,到高佣创收的急功近利,再到冷漠僵化的客服机制,避重就轻的公关手段,滴滴,从头到尾玩的都只是一场冰冷的资本游戏


    滴滴顺风车业务上线以来,凭借成熟平台、资本优势,以及对“规模化”的热切渴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快速增长,获得了大批用户并开始盈利,却忽略了诸多悬而未决的内部产品缺陷。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扩张?毫无疑问,顺风车的使用场景,承载着滴滴出行在社交领域的探索欲,也昭示着滴滴对更大商业版图的野心。夺取市场份额,干掉竞争对手,实现垄断,获取超额利润,是滴滴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之心。


    滴滴帝国发展至今,6年内融资超过200亿美元,最新估值550亿美元,一路狂奔,终成独角兽,如今更是亟待上市。但纵观其顺风车业务的种种弊端,它到底是利国惠民的共享经济,还是商业丛林的身价推手? ?


    黄洁莉的Sexy社交



    在本次命案事件中被免职的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几年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眉飞色舞地向公众描述她对顺风车业务未来蓝图的期许。


    “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黄洁莉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就算顺风车天生具备社交属性,但黄小姐你真的确定,大多数现代人有那么迫切的社交需求?迫切到连车内狭小的方寸空间都不放过,连交集以分钟计的陌生人都不放过?(当然,如果把顺风车定位为一个约P软件,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这个无数社交应用窥探大众生活的时代,社交场景早已过剩。每个人身边的关系网都呈倍数增长,越来越多人不胜其扰,生出了“积极避世”的念头,主观上已开始排斥过于丰盛的社交场景。尤其对于女性来说,更多的社交场景与陌生人,同时也代表着更多被骚扰的可能。


    黄小姐带领麾下的顺风车团队,为了快速达成运营目标,为了做一个合格的、逐利的商人,不惜抛下道德准则,急不可耐地将叠加了暧昧色彩的车内场景推向大众,让司机可以肆无忌惮地给女性乘客贴上“颜值爆表”、“肤白貌美大长腿”的标签,并公然打出“不怕贴标签,就怕你不约”、“早晚连我都要成为你的”等产品广告,将满屏昭然的性暗示,生生推到了公众面前,推到了本就弱势的女性群体面前,和怀有不轨之心的罪犯面前。


    部分滴滴顺风车暧昧广告


    如果说恶意是人性的原罪,那么滴滴无疑是为它奉上了潘多拉之盒。



    “滴滴缺失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滴滴对于顺风车的定位,以及他们对于命案所持的态度,是浑然一体的。


    暧昧营销,打擦边球,公然挑逗。危机公关,道歉模板,暂时下线,整顿,重新上线。犯错的成本如此低下,除了一段时间的口诛笔伐,几乎不用付出任何实质性的代价。


    公众有愤懑的权利吗?有。但公众有选择的权利吗?几乎没有。


    鉴于这几次凶案的相似程度如此之高,犯罪手法如此相似,平台漏洞如此一致,当前来说,滴滴亟待优化的,是平台的监管体系,以及平台与警方之间的协作流程如何从源头最大限度避免高危人员入驻平台,如何在危机情况发生时为受害者提供切实有用的帮助,是滴滴作为一个平台运营者,必须要去做到的事情。


    但首先,滴滴最应该反省的,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


    一个对生命没有丝毫敬畏的企业,是病入膏肓的绝症患者。



                                   

    “行凶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



    每次有类似的凶案发生,都会有民众扼腕:“为什么会有这么残忍的凶手!” “行凶的时候是怎么下得了手的!”


    其实大可不必以常人的感受去判断凶手的行为,因为得不出任何结论。


    犯罪心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些犯下惨无人道罪行的人,通常都缺乏同理心。也就是共情能力。这是一种心理缺陷,与成长环境中的情感缺失有重大关系。他们无法站在受害者角度去进行思考,自然就对受害者的痛苦熟视无睹,并且还会寻找种种借口使犯罪行为合理化。面对这样的人,你无法以情理去感化,无法同频沟通,求饶或是反抗,都可能会更加激发对方的控制欲和破坏欲。


    东野圭吾有一本小说,叫做《恶意》。书中杀死畅销书作家的凶手,作案手法及过程都平淡无奇,他的杀人动机却令人感到彻骨的寒意——“我只是看他不爽。”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理由,竟可以成为最终杀死好友并使出浑身解数让他身败名裂的犯罪动机。可见人性之恶,是永远无法用感性思维和理性逻辑去衡量的东西。


    开满再多鲜花的和平盛世,也会有毁枝折叶的恶人,制造暴乱的狂徒。


    人类最该惧怕的,正是我们的同类。



                                   

    “明明是这个世界坏了,

    为什么单单要求女性要变得更好?”



    每次遇到女性被侵害事件,舆论总是认为女性本身做得不够好


    除了个别诛心的“受害者有罪论”之外,其余声音也都在谆谆教导女性:该如何应对类似的外界伤害,如何学习各种能力以自保,如何防范这个世界给予女性的种种恶意。


    “夜间不要独自打车”

    “晚上尽量不要单独出门”

    “不要穿戴太贵重的衣物和饰品”

    “坐车时不要玩手机,再困也不能睡觉”

    “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去路线不熟的地方”

    “最好会一点跆拳道或防身术”

    “遇到行凶之人不要反抗,保命为主”

    “遇到行凶之人要与之周旋,伺机逃脱”

    ……

    然而罪犯有千万种,多变的人性有千万种,没来由的杀机有千万种,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是对的?根本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确切说,真的遇到坏人,我们可能怎么做都没有用。


    但请放心,我们一定会动用所有力量,抗争到底。这一点不用任何人来教授。



    “女孩们已经懂得够多了,

    其他人也该懂点什么”



    事实上,就算所有女孩都长出三头六臂,战斗力爆表,坏人该出现时还是会出现。


    就拿接二连三的顺风车凶案为例,男性司机还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女孩压制,粗暴地扯去她的衣衫,夺去她的电话,切断她求救的最后一根生命线。高额的平台抽佣还是会让司机关闭订单,使整个行程无法追踪。顺风车的人脸识别在夜间还是会出问题,假冒车牌还是可以上路。警局还是不能第一时间得到罪犯的个人信息,平台客服还是会扮演帮凶打电话给凶手。


    这一切,是女孩变得更强就可以解决的吗?


    这场斗争,不该仅仅是女性与罪犯之间的斗争。整个社会,所有群体,法制体系,教育体系,警民系统,援助机构,公众设施,涉事或未涉事企业,都应该参与到斗争中来。


    只有这样,女性们才会有最大的勇气,来面对这世间的所有恶意。

    ∞∞∞∞∞∞∞∞

    来到这深不见底的尘世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与人性之恶的博弈。自我之恶,他人之恶。几十年光景不易,愿每个人都能远离黑暗,稳妥立于光明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恶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dh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