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与爱因斯坦,只差一颗敬畏之心

你与爱因斯坦,只差一颗敬畏之心

作者: 一合学社公众号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08:25 被阅读0次

    每个爱好哲学的灵魂,都有处可栖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我们看到很多的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科技,敬畏上帝,可人心里真的有敬畏之感么?一个不曾见过死亡的,不曾见过极速衰老的年轻人真的明白对生命的敬畏么?一个连圣经都一知半解,连教义都没办法理解的人,会对上帝真的敬畏么?一个内心并无信仰的人又谈何对世界的敬与畏?

    你与爱因斯坦,只差一颗敬畏之心

          所谓敬畏,敬进畏出,《说文解字》也说的十分明白,起敬畏之心首先要进行自我告诫和反省,反省自身知识是否完全,态度是否端正,而不轻蔑或狂妄,理解是否透彻,逻辑是否严谨等等,在仔细的反思后,纠正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之前有误的做法。对真理,真相,对事物的如是本来心存畏惧。

    《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户?与朋友交而不信户?传不习乎?”意思也同样是让我们对态度,对诚信,对知识的反省。而《论语》是具有大智慧的圣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圣经中同样写到,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9:10)。既然敬畏不分中西方,都得到了赞同,那么问题来了,敬畏如何能产生智慧?

    你与爱因斯坦,只差一颗敬畏之心

          那咱们先说说敬。敬,从茍(jì)从攴(pū)。从茍,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恭在外表,敬存内心。左半边是“茍”字,许慎《说文解字》认为,“茍”字为“自我告诫、自我反省”之义;从攴,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大家可以想一下其实这个字整体可以引申出在反思后纠正之意。在这一点上就很想“学”这个字,但是“学”并不是现在汉语中简简单单学习的意思,学不是闭起眼睛盲目的学,它更深层次的意思是效法,也就是与所学习的东西对比,看出自己的差异后进行修改,在之后就是与现实实际的拟合与调整,针对具体的环境,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分析,把学的完全一模一样的东西根据实际修改后,才得到了最后的智慧。

    你与爱因斯坦,只差一颗敬畏之心

        举简单的例子,比如股票交易,不管是基本面还是技术分析,没有学好仓位管理和形态学,没有分析研究公司的经营状况,就重仓入股,再由道听途说来的消息操作,你不做贡献谁做贡献?所以,直接学一个贴合实际的内容就结束的做法,更有连学都没有学过就直接付诸于实践的做法,无疑是管中窥豹,一叶障目,岂有无根之参天大树。再说畏,畏多用来表示怕、敬服之意。一方面恐惧是有所了解后的,所谓无知者无畏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是不存在畏惧心里的,正因为一个人有所了解,但又不全面,而人类本身上对未知的事物也是抱有恐惧的心理,再加上人类随时随地的丰富的想象力,就更会催生人类的怕的心理,而一个人如果对所处的事件了如指掌,一样不会存在恐惧心里。咱们依然拿股票举例子,一般第一次做的人会相信自己能够赚钱,又用一大堆的心理暗示,暗示自己有怎样的止损方式,有怎样的技术分析等等,而那些经历过数次牛熊市场的人,其恐惧心里相比在股市待的不久的小白来说就会小很多,因为他们知道何时低仓,甚至平仓,来规避风险。所以畏惧的引申是及时规避可能会带来恐惧的风险。

    你与爱因斯坦,只差一颗敬畏之心

    另一方面,恐惧是具有传染性的,一个人的恐惧,有可能会带动一群人,行为心理学家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一个人期初不曾对某种动物恐惧,可和他一起的另一个人对该种动物却保有恐惧心里,久而久之,原先不曾恐惧的人也会慢慢产生对该种动物的恐惧。而这种群体效应会引发群体性质的狂热与不智。

    所以,敬畏之心在于按照所学去对照自身,在事实的基础上修正,随着事物的发展避免物极必反,最终在适当的时候停止以便带来范围性的损失。所谓智慧,大抵如此。

    最后以四句诗作为结束。

    万物法相生,

    不一且不异,

    破相了虚妄,

    殊途归合一。


    一合学社公众号丨水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与爱因斯坦,只差一颗敬畏之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ga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