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温下经典励志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希望从中汲取些力量,但这想法几乎是行不通的,权当消磨时光倒是实在的。励志影片为何只是励志,并无法给人以真正的力量及改变呢?那是因为影片中的主人公与现实生活中正处于困境的人还是有质的区别。
影片中的主人公克里斯经历重重困难,到最后成功有其必然性,但现实中处于困难的人却缺乏这种必然性。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是,他本身必须是正确的,他所面临的困难并非源自他本身。克里斯所经历的困难,是由于他的穷困出身造成的,他所经历的重重困难并非他的懒惰或智商、情商缺陷造成的,也并非工作不匹配造成的,而是因为缺乏资源,缺乏人脉,或缺乏时间积累造成的,只要努力到了一定程度,他一定会成功的,何况他还是一个极其有爱的好父亲。做为一个职场人,做为一个父亲,做为一个人生奋斗者,克里斯一直是个内在的成功者,只是后面得到了金钱回报后,成为了世人可见的内外兼修的成功者。
座中人为何无法像剧中人一样最终收获到了幸福?这就要让座中观影之人自己反思了:我本身是否就是一个内在的失败者,如果是,那么我的失败就有其内在必然性,这并非是靠外在的励志所能改变的。我所正在经历的困难,是我自己的懒惰,智商或情商低造成的吗?是由于我的性格特质与所从事工作不匹配造成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所要克服的就不单是客观环境所造成的困难,更多的更难的是源自自身所造成的极大极难克服的困难,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励志影片或书籍常给人以克服环境困难的力量,却很难给人以克服自己所造成困难的力量。克里斯只是在影片中展示如何克服生活困难,如何努力并等来成功的一天,却没有展现如何克服自己懒惰,如何解决当自己与推销员、经纪人工作不匹配时该咋办的情况。
现实生活远比电影复杂甚至残酷得多,艺术影片中的主人公常以喜剧结尾,就是悲剧也能有一个完整的结束,主人公大抵也可休息了。但现实中的观影人除了观影之中可稍以剧外人自居外,在观影之前及之后都一样要承受着人生的绵绵之苦。励志并无法改变自己的人生,未来走向仍需靠自己琢磨,按哲学说法应是励志影片需现实化,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大致来说,改变人生有两种方案,一是内在已成功的克里斯式的坚持自我,让人相信他功到自然成;二是改革自我,甚至远离自我、放弃自我,内在已失败的人一定不能坚持自我,应重塑自我,重塑之后,才能走克里斯式的坚持自我,如此这般之后,励志影片的励志作用方得其所。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28685/176c6788268c7591.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28685/2abd2289c6da0869.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28685/ce19d77c090017d6.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28685/98aa2de51e170a22.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