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份工作小结
自从有了林徽因的《你是人家四月天》,四月就与美好一直紧密相连,可惜我的四月却是从不如意开端。
四月的第一次检测来自全市复习前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以往学生的成绩还能看的过眼,没想到这次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面对第一次出现的滑坡现象,有些焦虑,虽然知道不能焦虑,但还是免不了急躁。尤其是在局领导参加年级组的质量分析会上,当年级领导分析6班语文时说下滑严重时,有很强烈的羞愧感。工作30年了,心理承受能力还是不够好。
反思了好久,从自身来说与对学生的要求过低,而且跟的不紧有密切关系。从各个题目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的默写成绩和作文得分均低于年级平均成绩。因此,4月的复习方向就重在解决这些问题。
似乎每节课的时间都不够用,每天的习题都讲不完。学生的背诵默写情况一直都存在问题,一篇《三峡》,四十分钟复习背诵背过的人不超过三个,不论怎么给引导分析效果都很有限。早些年,背不过课文我还会罚写三到五遍,现在因为害怕也不敢要求了。只能是一遍遍给讲思路,理解文意再督促,但看着6分默写平均分3分多时,还是感觉很受伤。
对于写作,花的功夫也不少。和他们一起写,从素材积累到选材立意,从谋篇布局到语言表达,讲了很多练了不少,可惜走心的人却寥寥无几。上学期就开始引导素材积累,到现在很多人手上还是一个可写的材料都没有。很想自己手里有能洗髓清脑的灵泉,然后给我的学生一人一滴,那样他们的记忆与理解能力是不是就会飞速提高?挣扎在4月份的四次考试中,挽回两次,在最后一次的考试中又落了一个名次,5月的任务任重道远。
紧接着,在工作中又因为自己的死脑筋,在课题评审时无意就让同事不开心。虽然后面给解释了初衷,但心里还是不得劲。后来,在朋友的劝慰之下,我再次对自己的自以为是进行了深刻反思。是啊,我怎么能在天命之年还依然幼稚的以为做事只有一个原则呢?在这里,我似乎总是显得很另类。于是在心里一遍遍告诫自己,今后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四月的天,居然也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昨天还是阳光和煦,今天就冷得发抖。还没等我从工作的阴霾中解脱,父亲的身体又一次出现问题。姐姐发信息说父亲不能动了,在和母亲打电话过程中,母亲的言语又让我胆战心惊。控制不住的颤抖,满脑子的不知所措,最后急匆匆打车赶回家。年迈的父亲,迷瞪瞪躺在炕上,手上的点滴一点一点艰难滑落……在和医生交流过后,又请教了医生朋友,在去医院和在家治疗,还是选择暂时不搬动就在家治疗。这是一个让人很难决策的过程,但还是尽量用理性思考问题。父亲的病,我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在事到临头时难以承受。好在,经过一星期多的治疗,父亲的情况在一天天好转。
我的四月似乎一直有薄雾阴云笼罩,但随着窗外樱花如云,绿荫成盖,那些盘桓在心头的不适开始慢慢退场了。人生过半,早已明白很多事,很多人都不可强求。每天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复习,三十对上二十一二,还是很吃力的,也就只能竭尽全力;一贯主张与人为善,对同事朋友能帮的忙从不推辞,所以朋友关系也就只能顺其自然;父亲的身体已经病了5年,能做的我都做了,也就只能艰难面对了……需要给自己一个情绪出口,我不想再为难自己。
校刊《嘉禾》27期终于在4月份刊印完毕,组稿的艰辛在看到杂志的那一刻也渐渐消散。这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工作,目前还是喜欢大于愁绪。28期的稿件,也已开始组织。希望组稿能够少些困难,更希望在自己手里,可以发现更多好的作品。赵玺童同学在《少年月刊》2024年第4期发表作品《脚踏实地的人生》,让我再次看到蜗牛也有春天。
去宝鸡参加了一次复课会,与两位极其优秀的语文老师一起在高新一中的食堂小聚一番,聊聊语文,聊聊生活,聊聊小说,沉重感一下子就减轻许多。看来,生活也还是有抚慰心灵的空间。毛洁老师关于初中作文备考的思考和想法让我心有所动;老同学的热情,让我暖意融融。在和她们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她们对语文的探究,和对教学的热爱,很让人感动。偶尔也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居然和她们也有相通之处,原来我也不是很另类。再次感慨:同频共振的美是真的很容易入心。其实,选对地方,找对人我也可以畅所欲言。很喜欢这样的相聚,也期待能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一起与她们相聚于语文,遇见更多的美好。
第一轮复习比预期计划完成晚了三节课,第二轮复习就只能从五月开始了。基础还需要再次夯实,思维的提升、写作的升格训练,也刻不容缓。中考倒计时的数字,已经从5开始了,时间的脚印随处可见。扫清心中的雾尘,希望在5月的阳光下一切可以简简单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