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班主任蓝园长让我们写下对自己的期许的时候,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换一种写法,换一种活法。
三天的课程也都明确的指向了不同于一般文学创作的方式,它就是教育写作。它的对象是我们的学生、课堂,把与他们之间发生的事记录、总结出来,将教育经验分享出来。
张文质老师讲述他从事多年教育写作提炼的六个关键词:倾诉者、笔调、问到底、掉书袋、漫游者、架构师。娓娓道来,他如实的说,也是如实的写。
人天生喜欢说话,但为什么我们现在不会说,不敢说了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后天受到了打击,变得不爱说了。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这做为一名教师来讲,是致命的弱点。但我是怎么长成这个样子?虽不太记得清楚,但我知道我是这些孩子的后天成长环境,不能打击孩子说话的信心和注意对孩子的语言训练这两点得时刻谨记在心。
教育叙事中有真实的人,真实的生命,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生命发生真正意义上的链接。你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怎样,你就能看到怎样的景和人,就能,写出怎样的作品。
教育写作拒绝大词、媚词,不用套语,它是平易而又复杂,朴素而又有诗意。
问到底。独立的立场体现在问题之中。“想得快,说得慢,反复想想,到明白为止”,一直回旋在脑海中。现实中,我做得也许恰恰是相反了。多想才能出智慧,无论是有时为说出去的话后悔,还是在人前说不出话,恐怕都是没有多想的结果。
掉书袋。努力成为一个“不屈不挠的博学者”;努力至少“读透”一位作家;从“不动笔,不读书”到“不引用,不写作”。张老师说:“希望在你的文章里看到更多的阅读!”从来的阅读都是随心所欲,没有深耕过。研修班上有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长成这样?可能阅读的不得法也是长成我今天这个样子的原因之一吧。
漫游者。遇事必想,时时在想,自己推着自己前进。
架构师。自己相当于一个材料的加工师,能将所有有价值的材料加工在一起,酿出优美的文字佳作。
写作就是一个倾诉者在诉说着自己所经历的故事。对于教育写作没有那么多技巧,有的只是有血有肉的生命气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虽然成不了文质老师说的博学者,但也要尽量尽可能地多读,只有大量的阅读做为底子,才能让普通的生活可以故事化。
倾诉者是心怀柔软的,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慈悲为怀的。美霞校长鼓励我勇敢的做自己,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做自己该做和想做的,不断地从文字中去疗愈自己。我特别感动她的赤诚与帮助。
三天课程的最后,是让我们公开承诺。实在是有些不敢说出这样的“大话”,在犹豫中只见一个又一个小伙伴们都完成了,我也静下心来思考自己。这不仅是一种承诺,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这种宏大的仪式感,让承诺变得更有使命感。也许这更能督促我们在回来继续我们的打基础事业,找到前行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