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
猫咪眼里的经济学【4】雾都孤儿

猫咪眼里的经济学【4】雾都孤儿

作者: 妮在哈佛 | 来源:发表于2020-09-28 12:11 被阅读0次
    《雾都孤儿》

    英国作家狄更斯长篇写实小说《雾都孤儿》,讲述了孤儿Oliver·Twist从小在济贫院长大,其实也是济贫院的童工,每天不但要忍饥挨饿,还要做繁重的体力活。

    挨饿的济贫院孤儿,也是济贫院的童工

    后面Oliver·Twist由于太饿,想多要一碗稀羹吃而被济贫院执事们视为"大逆不道",直接被"驱逐"了---送去了棺材店做学徒。

    肥硕的资本家

    小Oliver·Twist在棺材店受尽了欺凌,最后由于不堪棺材店老板娘、教区执事邦布尔夫等人的虐待而独自逃亡伦敦。

    逃亡伦敦

    随着时间的车轮继续前进,大批农村人口继续外迁,经济和社会现实导致大量工人涌入城市贫民窟,工业无产阶级开始了悲惨生活,这成为了工业革命时代的真实写照之一。

    工人们工作时间很长,工资很低,继农村悲剧之后,新的城市悲剧正在上演,且剧情的悲剧色彩较之前者更甚而无不及。

    写实小说《雾都孤儿》写于《济贫法》通过之时,以雾都伦敦为背景,深刻地反映和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当时的英国正经历一场转变,从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城市和工业国家的转变,而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都是当时真实的社会写照。

    《济贫法》允许穷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都是当时真实的社会写照。依赖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为了阻止穷人依赖公共援助,济贫院逼迫他们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从此贫民院的救援声名狼藉,许多穷人宁死也不寻求公共援助。《济贫法》没有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却是一种变相的对最无助和无奈的下层阶级的剥削和惩罚。

    显而易见,19世纪40年代的资本主义繁荣发展和工业利润增长使英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但是没有带来劳动收入的丝毫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一如既往的悲惨,繁华之下,是贫穷和不幸。这种繁荣孕育在危险和肮脏的工厂和煤矿里。立法者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禁止工厂雇佣童工,那么工业发展的好处在哪里? 技术创新、人口流动以及辛苦劳作的意义在哪里?现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阶级冲突越发明显,第一个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酝酿开来。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终于,在1848年的春天,第一场欧洲革命爆发了,资产阶级似乎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不过,马克思同李嘉图一样过于悲观了些,在19世纪后期,资产阶级似乎有了点觉醒,在坟墓即将完成前停了下来,工资开始慢慢增加,工人阶级的购买力显著提升,社会现状发生了明显的改观,即使极端不平等依然存在而且在某些层面直至"一战"前依然有增无减。

    继《共产党宣言》之后,马克思著作的《资本论》(1867年发表),第一次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及其崩溃的原理,研究重心是资本主义体系内在逻辑矛盾的分析,不同于当时的资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不过,马克思忽略了对于私人资本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层面运作的研究,这也是理论的局限性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猫咪眼里的经济学【4】雾都孤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jd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