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饱食穷民

饱食穷民

作者: 秋水未央 | 来源:发表于2021-05-13 22:00 被阅读0次

    1、资本主义和人类的关系:大环境下,我们眼前一片繁荣,但只要稍微切换舞台,就能看到各类被异化的群体,他们深受各种打击。所有人都陷入一个巨大装置,努力把时间变为金钱,被强迫着,要更快、更有效率地活着,哪怕超越身体极限,时时刻刻,一分一秒都不能错过。这节奏让我们无法按照自然时间生活,过有生命力的生活,只感觉身心俱疲,不停地被压榨。外部世界看似华丽,内部却可怕地快速运转着,让人不断沦陷其中。不知所措的焦虑、充斥心中的空虚······终于有一天,忍不住爆发出来:我这究竟在干吗!然而,也只有那么一瞬间,转眼工作来了,我们像自动切换的机器,不得不回到现实,按照既定方式,完成既定的角色。

    2、也就是说,其实很多人都存在自卑心理,他们的内心被自己的刑具折磨得血流不止,还要苛责自己:“为什么你这么没用!”

    3、脑子聪不聪明,学习、工作成绩好不好,有没有能力迅速完成任务,对公司有没有贡献······他们内心的刑具,就是这些丈量、判断个体价值高低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可以说,正是这些价值观建构的体系驱赶着人们陷入无限竞争的社会。

    4、我们就像是骑在一辆随时会倒的独轮车上,感受到背后不断逼近的不安,非得骑到把自己累倒,不死不休。

    5、身心的疲劳不断积聚,但人们就像上了高速公路的汽车,除了随着大流往前走之外别无选择。我们就像置身于一个庞大的系统之中,刚达成了一个目标、课题,甚至都没有时间喘息,马上就会有一个更高的目标被推到面前,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6、造成这一状况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土地与房价导致的“泡沫经济”。据说,将全日本的所有土地全部卖掉,可以买下二十个美国。少数资产家把持着一路狂涨的土地,贪得无厌地增殖手中的资产,导致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日本的国民劳务总收入总额只有三百五十万亿日元,然而资本收益却高达五百万亿至一千万亿日元。在这样一个挥汗劳动不如坐收利息的社会,人心没有不走向疯狂的道理。

    7、分公司的总经理,是一座城池的城主。以前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去经营分公司,也十分有成就感。但现在一切都在计算机的掌控之下,所有分公司都统一按照同样的体系管理,结果总经理的工作,就变成了驱赶部下去完成永无止境的销售指标。分公司的销售情况,时刻都被上面攥得牢牢的,完全逃不过系统的管理。工作失去了理想和热情,变得枯燥乏味。

    8、不光卖方需要变本加厉地提升市场的消费欲望,买方也是,一方面面临实际收入的减少,而另一方面却希望维持现有生活和消费水平,不愿让步。据说信贷产业的规模已经膨胀到了近二十万亿日元。

    9、我们都生活在大量消费的社会之中,刺激欲望的宣传像洪水一样席卷着我们。面对这一大潮,我们甚至来不及思考就被卷入其中。每一个信贷问题,都包含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

    10、打个比方,一个熟练工花一辈子时间磨练出来的车床手艺,也许一夜之间就会被计算机化的数控机床所取代。一个人从根本上赖以生存的最终手段——技术、技能、知识、判断能力,也许一夜之间就会被彻底推翻。现代人心中的这种不安,都在日渐膨胀。

    11、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是现在贫困的一大特征。也许,人们正是为了缓解心中无时无刻都充满着的不安,才会被寻求物质上的担保以获安心这一冲动所左右。

    12、我们所在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企业既无情也无义,只会一味追求利益,这个社会中,资本一面不停增值,一面彼此之间还会不断竞争。刺激企业追求利益的冲动、经济的冲动不停侵蚀人们的生活,压垮、吞噬并统治生活本身······我认为,这就是当今社会的特质。换句话说,就连我们的生活,也遭到了经济原理的彻底占领······所以,人们开始变得像企业一样对经济活动越发敏感,甚至可以说人类已经被改造成了金钱和物质统治下的行尸走肉。

    13、所谓经济活动原本是指人们曾经为了糊口而进行的耕田、狩猎等为生活动。虽然经济是支撑人们生活的重要基础,但其本身不是我们活着的目的。

    14、生活第一,经济是支撑生活的基础——这本应该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道理,然而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变得本末倒置,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审视。

    15、如果每个人的个人世界中,不能够充分地、均衡地满足上述多种多样的欲望,那么无论我们的宪法多么强调和平和人权的重要性,我们也会忘记是非善恶,忘记我们应该齐心协力实现的目标,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在战争中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才得到的民主主义,不就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发展自己的人性、实现幸福生活的国家体制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回归初心、重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吗?

    16、造成这些心理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人们受到了计算机的“感化”,而是因为高强度的加班、长时间工作、休息日出勤、通宵工作等造成的严重疲劳、对于健康的不安和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紧张等,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周围残酷且反人类的环境。

    17、在配合计算机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产生厌倦,不是因为我们遭到了“魔性”的计算机的洗脑,而是为了躲避公司里令人厌倦的人际关系,逃进了计算机的世界。

    18、造成体力透支的高强度工作,让人埋头工作的人格、性格基础,还有计算机这一直接导火索——这三个因素是给现代人带来痛苦的“三重枷锁”。

    19、我们人类获得生存价值感有两个条件:一是职业活动中的成就感,另一个是人际关系中获得亲密性带来的满足感。然而现代工业社会却强迫人们仅通过职业活动的成就感去获得人生的满足。极端来说,就是只要有工作,其他什么都无所谓了,根本无暇顾及排解寂寞、充实自己等方面的需求。

    20、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太过情绪化地关心孩子、给孩子过高的期待,反而会忽视孩子所需的关爱和心理上的其他需求,让孩子对人类的感情产生抗拒心理,厌恶和他人打交道。

    21、除了和家长的心理关系,孩子们还要面临来自学历这一走入社会的通行证的压力。为了获得这张社会通行证,孩子必须在大人面前扮演一个乖宝宝的角色,完全顺从大人的期待、指示、命令、禁止事项。这一切都剥夺了他们和同龄人玩耍、打架、劳作等体验现实、充实心灵的机会。

    22、他们非常害怕踏入别人的心灵,也怕伤害别人。与此同时,他们也同样厌恶别人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虽然他们表面上可以与人对话,但话题全都是些新出的汽车,或者哪个饭店的法国菜好吃什么的。也就是说,他们说出来的不过是“信息”而已。他们认为只要能交换信息、看起来能说得上话,就是所谓的人际关系。但其实,明朗快活只是肤浅的表面现象,他们的关系只停留在高高兴兴地交换信息而已。

    23、现在的孩子们,哪怕是你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自由地玩耍,他们也会无所适从。他们会吵着要电视,要游戏机。还有些孩子会一遍遍翻着塞满背包的漫画书。要将孩子们培养为心灵充实的人,虽然口号喊起来容易,但事实上现状已积重难返。

    24、最近很多父母甚至认为“最好尽量避免感情的波澜,过平稳、顺利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家庭”。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夫妇之间、亲子之间简直就像陌生人一样,所有人都只是表演着幸福的家庭而已。而真实的人类的生活却陷入残缺状态。缺少真实体验、情绪方面发育受到阻碍的孩子大量增加,而且第一代这样的孩子已经长成大人,活跃在社会上。今后的计算机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25、现在越来越多的母亲更加偏向所谓的“科学育儿”。她们会首先收集大量关于抚养孩子成长的知识和信息,并将其中的身体和智力的标准值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以此决定喂奶的量和时间,同时将其奉为金科玉律,绝不敢违抗。

    26、因为大人没有满足孩子心底的需求,孩子的依存欲和对母爱的渴望没有得到满足,心中就会留下巨大的空洞。她心底的空虚感,最终以拒食这种形式体现出来,让她走向拒绝母性、拒绝成熟的反抗之路。

    27、在这样的家庭中,母亲不光要扮演母亲,很多时候甚至需要扮演起父亲的角色。比如,像对整个家庭进行综合管理这种任务通常由父亲承担,现在却也落到了母亲的肩上,她不得不一人分饰两三个角色。就算是那些没有争强好胜心、积极性不高的母亲,也要被迫承担起父亲的角色。她们不得不扮演起不熟悉的自己,强迫自己成为一个能代替父亲的人。扮演父亲的母亲,很多时候都在强迫自己。母亲作为一名女性,也存在依赖丈夫、希望从丈夫那里得到关爱的心理。然而对于这些需要扮演父亲角色的母亲来说,她们的这种心理需求非但得不到满足,反而要压抑自己对于关爱的需求,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而只有她们在夫妻关系中获得满足,有一个稳定的内心世界,才能对自己的孩子倾注充分的母爱······

    28、因为对于婴儿来说,喝奶、进食是唯一能够带来满足感的行为。随着成长,一般人都会不断获得新的自我满足的方式。比如说,有些女孩子会沉迷于阅读小说,将故事中不幸的主人公和自己同化,从而获得满足。还有些人会在和朋友的交往中获得慰藉。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渐渐不能带来慰藉,因此只能追求独自获得满足感的行为,又回到和婴儿相同的状态。我认为,她们正是出现了这种“退化”现象。

    29、所谓饥饿状态,是一种时刻保持等待的状态。人类会有上瘾症状,就是因为存在饥饿状态。就上面的例子来说,我们人类也会像动物一样,因为没有得到“饵料”而进入等待的状态。人类的“饵料”,既可以是他人的关怀,也可以是爱情之类的。这里说的“爱情”并非抽象上的概念,而是更加具有实感的,比如被人拥抱,或是其他一些行为。哪怕是二十多岁的女性,虽然嘴上会说“已经过了那个年龄了”,但在精神世界的深处,还处在等待他人给予的状态。医生将人类不停等待的东西统称为“母乳”,医生口中的“母乳”,既可以是来自家长的称赞、鼓励、认同,也可以是考上名牌大学这样单纯的目标,甚至也可以是来自异性的爱情。无论其内容是什么,一旦人类失去了“母乳”,拒食、过食呕吐症就会像上面提到的酒精依赖症状一样接踵而至。她们潜意识中都十分确信,自己处于等待状态,是因为构成她们整体的一部分有所缺失,因此为了填补缺失所做出的行动都是十分积极、正面的“好事”。所以就算你让她们不要这样,她们也是根本听不进去的。

    30、日本的上班族必须在严密的管理体制中完美地完成所有工作,就连小学生也会不停地被家长老师叮嘱“快去学习!”“不许忘带东西!”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都必须做到完美,不允许有任何疏漏。专家们警告,这股风潮愈演愈烈,大有波及社会各个阶层之势。完美主义的急先锋不仅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他们心中的精英意识也十分强烈,时刻要求自己必须领先所有人,否则誓不罢休。同时,他们对自己的控制欲极强,一旦开始节食就彻底贯彻,很容易发展成拒食症。

    31、有个精神分析理论的术语叫“自我理想”。说白一些,就是一个引导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的指南针。孩子十岁以后,特别是十二岁前后,会在脱离对父母的依存的不安和冲动中,拼命寻找自己的生存模式。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将来想像某人一样”这样的理想就是他的“自我理想”。男孩的生存之道通常都比较简单明了,比如“当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对于女孩来说,通常并没有一个像男孩子一样明确的生活方式可供参考。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母亲这一代通常没有给自己的女儿们展示出一个积极肯定的女人的生活方式。战后的母亲一代,处于相对富裕的经济环境中,比起自己的老一辈,不仅学历更高,而且都在年轻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在鼓励上进的氛围中走向社会并获得成就,甚至试图努力工作并实现独立。然而另一方面,她们仍然会被灌输传统的为人妻、为人母的意识。很多人并没有经历过多的思考和纠结就轻易地结婚,成为主妇。

    32、轻易选择的结婚带来逐渐富裕的生活,然而等着她们的,却是一方面在经济上依赖丈夫,另一方面不得不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搭在丈夫和孩子身上的人生。总有一天,她们会对这样的生活感到疑问,感到空虚和孤独,会找不到人生的价值,会在人到中年的寂寞中度过每一天。

    33、母亲这一代人肯定不会满足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很多人甚至质疑自己当初为什么嫁给了这样一个男人。虽然现在社会上提倡男女平等、鼓励女性走向社会的口号喊得很响,但是“女性解放”的声浪越高,女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现状越是不满。人的一生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所以,很多母亲嘴上通过“你要努力,否则将来就要变成像妈妈这样”之类的话鼓励女儿努力走向自立,但她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却传递了一个截然相反的信号——那就是依赖丈夫才是获得幸福、走向富足的捷径,所以女人必须要可爱、有女人味······这样在女儿的心中就会出现矛盾和纠结,一方面她们试图批判和否定母亲的生存方式,而另一方面自己却无法找到出路。自立和依存,很多女性无法掌握好二者的平衡,背负着被二者无情撕裂的生存宿命,踏上寻找“自我理想”的旅途。

    34、人类有控制他人的欲望。有人通过依赖去控制他人,也有人如果不被他人依赖就会心神不宁、坐立难安。所谓依赖共生关系,就是指这两者之间所构成的依赖和被依赖的关系,或者说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依赖共生关系最为明显的是男女之间的关系,但父母和孩子之间也不乏此类。处于依赖共生关系中的夫妻或母女之间经常出现贪得无厌地向对方索求、既憎恶又无法离开、既瞧不起又割舍不了的局面,上演着一出出爱恨交织的悲惨戏码。在依赖共生的同时,为了填补无法控制对方时所产生的寂寞、愤怒、渴望等负面感情,就会产生对食物、酒精、药物的依赖,进而染指赌博、滥交、浪费等行为。

    35、分析身患拒食、过食呕吐症的女性的内心世界会发现,她们自己也可以构成依赖共生关系。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中有两个自己,其中一方不断试图完全控制另一方。

    36、日本人工作到死的过程,不仅是为了“垃圾”而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垃圾,来维持饱食繁荣的现状的过程。

    37、为了提高产量激活生产、为了提高效益,就必须不断变着法子推陈出新。为了加快生产和消费的节奏,就必须让人们将手里的东西用过即丢。

    38、A子虽然深受家暴之害,甚至身受重伤,但是她不照顾丈夫,心中的欲望就得不到满足。她会认为没有了她,他什么吃的都不会做,上班穿的白衬衫都找不着,要是没有自己在身边照顾他会活不下去······所以她宁愿忍气吞声奉献一切,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39、其中有一种成瘾行为叫人际关系成瘾,其基本类型,就是被称作依赖共生关系的成瘾模式。所谓依赖共生关系,是指一个通过让对方依赖自己而控制对方的人,和一个通过依赖对方来控制对方的人之间所形成的依赖与被依赖的人际关系成瘾。形成这种关系的两个人会无止境地向对方索取,通常会形成相互憎恶却无法分开、互相蔑视却不能缺少对方的局面,重复着爱恨纠缠的悲剧。

    40、孩子们从小就在家庭这一“舒适的牢笼”中,看着将业绩视为唯一人生价值的工作狂的父亲,和为丈夫奉献全部并以此对其反向控制的母亲长大,成为一个仅能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判断自我价值的人。而学校制度的主要功能就是培养这种空虚的人格,能够与其规范同步的学生,才被认定为能担负起下一时代重任的合格“机器人”。

    41、就像人的肺是对应于空气中的氧气成分而生成相应技能一样,对于即将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们来说,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家,身边有亲友的期待和祝福本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然而,现实中却并非总是这样。等待他们的并不总是期待和欢迎。孩子们几乎每一天的表现都要被打分、评价。比如今天表现得好,今天表现得可爱,然而明天如何却没人知道······我们的现代社会,就是这样。所有人都在希求一个没有评价和监视、情绪和身体能不受到伤害的安全地带。然而,学校不是这样的地方,家庭也不是,那人们的安全地带究竟在哪里呢?只要人们不安的根源不消除,这种病症就不会根除,只会继续增加。

    42、对于男性来说,公司是一个像母体一样的地方。公司就像是他们的母亲。工作的时候,他们在这样一个虚拟家庭中扮演婴儿的角色,而每天五点下班后,进了经常光顾的酒吧也有老板娘哄着。晚上回家之后,还有扮演母亲角色的妻子相迎。看着他们,几乎整整一天都有“妈妈”陪着。像他们这样的人,可以一直当自己是“企业巨婴”,一直到六十岁退休回家,比女性要轻松多了。再反观女性,不光无时无刻都活在来自男性的评价之中,就连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长相都要被人残酷地挑剔着。

    43、她们的父亲过度适应公司的工作,沉湎于提高效率、增加利润的行为,除了工作以外对其他事物全无任何兴趣,可以说是脑子里被灌输了工作程序的“机器人”职员。她们的母亲为这样的父亲奉献一切,只能在对孩子的过度关怀中寻求自己的价值,也是脑子里被灌输了如此价值观的贤妻良母“机器人”。这些女性都是在这样一对对依赖共生关系下的“机器人”家庭里长大,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剧本走进良好的学校,成为贤妻良母,被驱赶着走上设计好的、没有坎坷的人生,然而她们一定看破了其中虚伪的本质。在识破谎言的一瞬间,她们会在坐立难安的焦躁感的驱动下,冲破家庭这一压迫人的装置的限制,去寻找真正的自己。虽然在常识看来,她们是脱离了正轨,但在医生看来,正是现代社会中所谓的“健全”家庭,孕育出这样的不健全因素。

    44、然而让我们看看现在的亲子关系,家长的爱不再是无私的、无条件的给予和接受,而是必须达成某些目标之后,才能得到,才有资格成为所谓的“乖孩子”。

    45、爱情、亲密关系都属于十分情绪化的东西,需要有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感情的波澜才能够产生。比如夫妻之间本应该可以推心置腹地进行交流,但现实中真正能做到的夫妻却并不多。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十分和睦,但内心却并不能充分交流。这种关系被称作伪交互性,在这种关系下,夫妻双方都认为一旦发生矛盾就会分手,所以会想办法互相迁就。这种状态让人不禁觉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缺乏感情的波澜和迸发,是稀薄且充满虚伪的,就像在表演自己的角色一样······就连关爱、照顾他人都被当做任务来完成,可以说是一种虚伪的关系。

    46、要是没有一个这样的机会,人们就会将过去的记忆密封起来,假装没有任何痛感和伤痕地活着。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没办法直视自己的社会中。这是彻头彻尾的虚伪。

    47、孩子们本应该在不断地走弯路、有时会受伤的过程中成长发育的。你想想,孩子们走在路上,是不是特别喜欢溜边走,或者贴着水边走?因为孩子们都是在绕弯和跌倒中成长的,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我觉得,越是能够容许孩子们绕弯、跌倒的社会,就越能保留孩子们的天性,这个社会、集团中个体的生存能力就越顽强。然而现在的社会能够容忍孩子绕弯的幅度越来越小,认为这个容忍幅度一旦超出某个程度,就再也回不到正轨。社会越来越倾向于塑造只沿正轨前行的人,而将孩子们成长所必要的弯路视作危险地带,彻底封锁、彻底阻挡他们的各种体验。

    48、现在不是都说,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就不必再关注精神世界,健康才是人类唯一的价值基准。也就是说,这种言论认为精神的价值在逐渐下降。然而,那些患有拒食、过食症的孩子们,以及有其他心理病状的孩子们已经脱离了所谓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将价值取向放在了精神层面上,甚至到了精神过敏的地步。他们通过拒绝治疗的方式,对这个只重视身体健康的社会进行着反抗。他们想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真实的自我。然而他们的存在方式,完全不被这个社会所接纳。

    49、其实,类似“他们是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才变成这样的”是一种非常容易遭人误解的说法。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已经倾注了一切去养育孩子。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没有教养的野孩子,他们精心设计了养育孩子的模子,拼命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模子成长。对于他们来说,你说责任在家长,他们是不会接受的。因为在现代社会,不这样做的家庭就无法适应社会,所以家长们才会不惜一切去执行。然而,他们越是想去适应社会,孩子们受到的压迫就越是厉害。他们越是想让孩子独立,孩子就越容易依赖他们。所谓依赖,就是拒绝进行选择和决定,拒绝自己寻找答案,无法独自找到真实的自己,心灵被牢牢地套上枷锁。

    50、然而今天,现代社会的自我理想终于开始变得破绽百出。对于自身力量的信仰将胜者变为“努力成功”的俘虏,将败者变为寂寞和渴望的奴隶。在寂寞和渴望中产生了对酒精、药物、食物、性、赌博、购物的依赖症状。在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于成功的执著同样是依赖症状的一种。

    51、我们究竟想要做什么?想要度过怎样的人生?在我们尚未思考出结论时,我们自身中机械性的部分就已经擅自启动,和全家人一起按照“幸福家庭”的剧本表演着过家家一样的生活——这是一群追求和他人一致外表、和他人同等稳定的“趋同成瘾机器人”。隐藏在饱食泡沫时代背后的,就是这样一群时代囚徒颠沛流离的景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饱食穷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lz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