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而已

作者: 古月君_ | 来源:发表于2017-12-22 00:24 被阅读14次

    实习到了最后一个周,心越来越浮躁,想要快点结束,早点回到学校去。刚开始来的时候那一点点激情,已经完全磨灭掉了,原来当老师不只是站在讲台上讲讲课而已。和学生的关系怎么处理,怎么和同事相处,怎么面对领导,这都成了要考虑的内容,对于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来说,很多东西都无法接受。

    看不惯指导老师把你当做免费的劳动力到处使唤,丢给你一大堆作业改,他却在一旁嗑着瓜子,还对你指指点点,看不惯对你领导的趾高气扬,转过身去却对上级点头哈腰,极尽谄媚之能事。没办法,人在屋檐下那能不能低头,口口声声说给你锻炼的机会,明摆着是在无止境利用免费劳动力。

    一缕阳光,半卷诗书。

    烦心的事情不少,空闲的时间看看书成我在这个实习学校少有的休闲方式。住在学生宿舍楼,有大大的阳台,初冬的阳光很温和,拿着半本没看完的《史记》,就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烦心的时候,累的时候,阅读对于我来说是最好的能静下心的方式。

    寝室楼后面是山,古文里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似乎每一座山峰都要配上一个传奇的故事,才能显示他的灵气。寝室楼后面的那一座也不例外,刚来的前几天宿管叔叔就非常自豪的介绍了这里的地理风景,讲到了后面的那座山,欲扬顿挫的语调加上神秘的神情,故事讲的很逼真,只是我不是本地人,听不到他浓浓的方言,隐约知道了这是与麻姑有关的故事。

    山上有庙,听说很灵验,香火也很旺盛,只是一直不得空闲去拜一拜。经常站在窗口向远处眺望,天晴时隐隐约约看得见寺庙的屋顶,每当整点时分,悠悠扬扬就会穿来钟声。做个隐士多好,不用受着工作实习的困扰,无烦事扰心,晨钟暮鼓,是多么洒脱的生活方式,但是这么怎么可能实现。心情浮躁,也只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罢了。

    满山的红叶

    要洒脱又怎么洒脱的了,生活处处不是受着约束,但是肉体虽然受着束缚,也要给自己的内心留一片空隙。蒋勋先生常讲的“孤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孤独不等同于寂寞,孤独是内心的自我圆满,是心灵不受任何干扰的独立。就像在我实习工作中遇到了诸多不顺心的事情,还是会给自己留一个闲暇的午后,一缕温暖的阳光,一卷耐读的诗词,独自享有这大餐,好像就走了一种孤独的满足感。

    心里浮躁的时候我喜欢看蒋勋先生的书或者听他的讲座音频,他说他喜欢诵读《金刚经》,我也找来仔细读过,也找了《心经》慢慢临摹,开始理解到了佛经对于人的一种独特的治愈效果。佛家要求人静,不仅身静,还要心静,只有静下心来我们才能理性思考,才能减少冲动,才会避免犯错误,这是很有他的道理的。

    孩子们

    年少未经世事的热血少年免不了满腔热情,走出校园准备撸起袖子干的时候,却被现实社会碰壁的头破血流,一瓢又一瓢的冷水,把你心里那点热情的火苗也要快浇熄了。同实习宿舍同寝室的是一个学音乐的,刚开始来的时候也是满腔热情,可是像现在的学校教出来的学生都是应付考试的,对音乐根本不重视,领导很不情愿从课表里几出了几节课给他。最近又要排练元旦节目,学校也是不够重视,想要马儿跑又想要马儿不吃草,叮嘱他要保证节目质量,但是又不准备表演乐器道具。同学时常在寝室抱怨,去找领导申请,次数多了又惹的领导不高兴,慢慢的热情也磨灭殆尽了。

    好残忍的社会,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就是这么大,从理想的高空坠落到现实的平面,有时候就是头破血流。希望热血青年能在这多变的世事里有一颗不变的初心。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感而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nz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