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药神》的定档海报,除了寓意极强的那一张手绘风格的,剩下的是一张几个人哈哈大笑的合影。没有上映前,应该会有很多人被海报骗了。就像《驴得水》海报宣传的那样:给你讲一个笑话,你可千万别哭。
点映好评如潮,赚足了大家的眼泪,最后电影提前定档了,结果,在赢取高票房和话题量的同时,他赚取了观影人群更多的眼泪。
电影《寂静无声》引进后,几乎无删减上映,里面的末世怪物靠声音辨别袭击人类,电影就靠着很另类的声效创造了极好的传播效果。于是,有人在豆瓣下面评论,我们国家的电影院应该标配这样一只怪物,这样大家的观影体验就都能保质保量了。
调侃归调侃,可也是事实,不过这种调侃在《我不是药神》中并没有得到应验。说说我看的那一场,我自己选择的位置比较靠前,正片快开始了,一对父女做到了我的旁边。女孩子大概上初中左右的年纪,父亲三四十岁的样子。他们落座后,龙标片头播完,正片开始。
印度歌曲开始环绕,影院就不那么安静了,那一刻,大家估计心情都很放松,宁浩+徐峥,想不笑都很难。直到程勇、黄毛、吕受益3个人在那里玩斗地主,黄毛把把认错地主炸错人那里,还有人嘿嘿的笑个不停。
可在程勇打算全身而退请大家吃散伙饭的时候,很多人已然安静了许多,旁边的那对父女,一开始的时候父亲还很煞有介事的给女儿时不时的讲一两句,到后半段,只有父亲不停的抹着眼睛,女儿全神贯注。而且在场的人也全部很安静,一直安静到电影散场,期间,我能听到很多人轻微的啜泣声。
电影散场,字幕在不停的滚动,而好多人还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许久不愿起身。
爆款电影具有口口相传的传播魅力,有人大胆预测《战狼2》式的燃爆要在这部“神作”上完美体现,也有人说不吹不黑,这不过是现实题材恰巧撞击了乐于吃瓜的群众的泪点。豆瓣里的观影人群在疯长,讨论区里面,每次打开都有人在或“捧”或“杀伐”这部影片。
所以豆瓣语境下,这是一部“硝烟弥漫”的电影,但是大家争相喜欢去看,不还是因为电影故事本身平凡的伟大而难能可贵么?
看完电影后,无意中看了《药神》的纪录片,看到了更多的寓意解读。导演安排的五人组合分别对应着“生、旦、净、末、丑”,影视化的处理,大概是要赋予角色的不同意义。那么,该如何对应这五行呢?
“生”该是给人生的欲望和信念,这大概与电影后半段的程勇最为相像,为了给更多人“生”的机会,他选择不盈利的去以身犯险。他不是药神,却给了病人更多的希望。
“旦”是思慧,她是刀马旦,但不是花旦,她为生活所迫,可依然善良,在她的眼里“黄毛”是个孩子,勇哥是具有普世意义的“药神”,她可以像个武夫用折叠椅去痛扁卖假药的无良药贩。
“净”是愿主保佑你的院士,电影前半段他负责使用笑点为观众洗眼睛,也是在那个脏乱的印度神油小店,他恭恭敬敬给程勇鞠的那一恭。
“末”所谓的本末倒置,明明是拿橘子的带着口罩的那个人无形中促成了这一切,明明是有希望陪着儿子长大的,可惜他终究逃不脱命运安排的末位淘汰制,没有药供应了,哀莫大于心死。
“丑”的定义还是由形象而出发,这一点黄毛符合,后来他要回家了,他剪掉杂乱无章的头发,买好了车票,差一点就能回去了,可惜连接着“末”,之前种种flag都应验了。
“生旦净丑”组成一台戏,一旦这出戏是活生生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我们会有代入感,那这本身就是生活了,生活是什么呀?平凡世界!
平凡世界会发生什么,就是每天都会上演的生老病死。
一个有家暴的失败男人靠走私壮阳药潦草度日,他离婚了,他渴望要回儿子的抚养权,他父亲病了,他急需要钱给老子做手术。他急需用钱,他铤而走险,他无利不起早,他成功了,他要功成身退,别人觉得一出好戏,就得生旦净丑齐全,他觉得是狗屁。后来,重操旧业,他不是药神,他在还心里的债。
该唠叨的都说完了,最后,《我不是药神》还在各大影院热映中,建议买张票看看吧!
不吹不黑,还真是挺好的一部诚意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