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羡慕我的一个朋友,在外创业的他,无论多难,都把老母亲带在身边,无论多忙,每周最少有三天的时间,他都会带老母亲出去走走,散散步什么的。
这个朋友在朋友堆里,目前的硬件条件不算是过的最好的那一类人,但是每天活的乐呵呵的,包括他的老母亲,我们都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在表达着我们羡慕他与老母亲的相处模式的时候,见到他云淡风轻地跟我们说:其实啊,我只是不想让她成为一个空巢老人。
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很多年,他的经济目前来说也算不上很宽裕的那种,正因为如此,他坚持把老母亲带在身边,引来我们无数人的羡慕与钦佩。
我们中有太多人,不是没有孝心,而是不敢随意冒险,不敢像他那样,带一个老人在身边,然后时时刻刻面对突如其来的一些时间里老人生病之类的承受或者依赖等等。
生活里的我们,其实也有太多的无奈,比如经济条件等的限制。父母的渐渐老去是一个事实,父母与孩子如何相处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生活里很多的子女,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价值观的不一样,为了减少在一起相处时发生的摩擦,选择不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也是常态。子女渐渐长大,如同飞鸟飞出去,逢年过节偶然回一次,也已经是无数老年人生活里的缩影。
静下心细细想,自己是否有真正了解过他们呢?了解你身边的空巢老人。
这里说的空巢老人是什么呢?是指那种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
他们一年难得见子女一回,偶然过节的时间点回来,匆匆忙忙,甚至没有时间好好叙旧,他们的眼神刚开始亮起来,然后如同要下雨的乌云,渐渐地,在子女离家的那一刻,又暗了下去。
他们生病的时候,随便找村里的赤脚医生看看,然后胡乱吃把药,严重一点的,什么病也不敢继续往下检查,真要是检查出什么,也不敢如实汇报给子女听。
子女在外,对他们来说,回一趟家是艰难的,既然如此艰难,那就要善解人意减少子女的麻烦。
什么时候,我们成了那个让父母不敢随意麻烦的人呢?
曾经前不久看过这样的一篇报道,报道里的一个男士是独生子,出门在外打工,有几天的时间里打电话给乡下的父母,可是电话都是无人接听,刚开始没有在意,后来,怕是觉得不对劲,连夜赶回家里,到家的时候推门一看完全惊呆了,父母已经去世了,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床沿边。男子觉得无法接受眼前的一切,如果在最开始的时间,没有人接听电话的时间就赶回家去,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局面了。
没有人知道,在那无人接听电话的时间里,男子的父母发生了什么意外,导致了他们的死亡。
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想起来好好地珍惜,说些马后炮的话。
如果有条件,尽量让父母待在自己的身边,起码饮食起居,突发的疾病里可以照顾的到,不用在生活里寄一个快递,穿一个针线,还要眼巴巴地求邻居帮忙,或者看旁人的脸色,也不用让他们独自面对生活里太多的兵荒马乱与孤单无望。
没有条件长时间陪伴父母身边的我们,也要尽量多打电话给老人,哪怕听他们随便唠唠,让他们心里有些安全感。说到底父母与子女的情分,其实是过一天少一天的,形态上的空巢老人已经让他们足够孤单了,不要让他们在心理上变成真正被遗弃的空巢老人。
祝愿天下的父母,都幸福安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