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无关风雅与杀戮的……菊与刀

无关风雅与杀戮的……菊与刀

作者: 涓涓若溪 | 来源:发表于2018-03-13 16:03 被阅读89次
    无关风雅与杀戮的……菊与刀

    正如这世上绝大多数的国家,也正如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人们,有梦想有迷茫,有自己的故事,有一本难念的经。

    红樱绿菊,还是灯红酒绿

    你眼中的日本是什么样的呢?

    这是一个奇怪的民族。

    商务印书馆对《菊与刀 》推荐理由是美国学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我们先解析一下题目,从而讲到整本书的主旨。“菊”是日本皇室家徽,也同时象征秋天,是秋天所有花草的代表,“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是拼杀的利器。日本人有好战的一面,也有温和的一面。作者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正如书中作者所写:“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这也是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原因,矛盾的名字,会讲出怎样的内容呢。

    作者露丝•本尼迪克特,是一位美国女人类学家。她在1944年受美国政府的任命,从事对日本的文化研究工作,并在1946年将研究报告整理成《菊与刀》出版。这本书成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原本目的正是美国对其强敌日本的民族文化、思想的一项研究,通过这项研究,从而去判断日本最终会不会选择投降、以及怎样去管理投降后的日本。这一研究背景某种程度上让我觉得恰巧成了本书的最大亮点,那就是作者严谨客观的科学立场。作为一位美国科学家,作者在书中对于日本的态度并不是冠以敌人的标签,而是站在一个研究者的角度,纯粹地去研究和阐述日本的民族性质。这种客观的学术态度令人无限敬佩,可谓真正的科学家矣。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们一生从未踏上日本的女学者,愣是通过采访战俘、调阅书信、观看影像洋洋洒洒地捧出了这本《菊与刀》。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

    2.多少世纪以来,不平等已成为日本民族有组织的生活准则,既是最容易预计,也是最广泛被接受的,承认等级制的行为对他们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3.日本式的教养,要求任何动作都要文静,每一句言辞都要符合礼貌。

    一、日本人的耻感道德文化

    不同于欧美人信奉的“原罪,”在日本人的价值观里,恶是不存在的,人的本质都是善的。

    日本人认为不用上升到道德的角度,也能解释一些坏的行为。他们把人的灵魂比喻成一把崭新的剑,这把剑刚开始都会闪耀着美好的道德之光,但如果不经常擦拭,就会生锈。

    日本人没有强烈的善恶观。日本人之所以不喜欢善恶观,是因为他们觉得日本人天性就是善良的。有一些国家的人之所以特别强调仁义道德,那是因为,他们的劣根性需要用这种道德观念加以约束。

    作者在书中得出了不同与欧美罪恶感文化的日本文化是耻辱感文化。罪恶感文化是靠内心服罪来行善的,而耻辱感文化是靠外部约束力行善的。

    如果西方人做错了一件事,不论别人是否知道,他们都会产生一种罪恶感,并强调内心的忏悔和赎罪,这是罪感文化的表现。但是日本人就不一样,他们不太讲究一件事本身的是非,而是看重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羞耻感。如果别人不知道,不去羞辱自己,就可以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而不会自己主动的忏悔和赎罪。

    耻感造就了日本人极端的自尊心, 使他们对外来的嘲笑和批评极为敏感。日本人比较自恋,他们总是认为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们。他们尤其注重自己在外人面前的表现,这一点,根植于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之中。

    面对侮辱我们中国人可能就觉得,被侮辱不算什么大事,如果反应过激只能说明自己气量狭小,要反思自己。但日本人面对侮辱,反应就很激烈。他们觉得,只要受到的侮辱没有报复回去,这个世界就不平稳,必须努力使世界恢复平衡。所以复仇是美德,而不是罪恶。

    耻感文化往往让日本人的生活变得战战兢兢,思维紧绷。为了缓解思维紧绷的状态,日本人极为注重感官之乐、肉体之乐。品茶、洗热水澡、性享乐,都被看成是耻感文化的纾解。

    什么是“耻感文化”?

    耻感文化是《菊与刀》一书的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给日本文化类型下的定义,耻辱的耻,感激的感,代表着日本文化的矛盾和冲突。

    二、日本人的耻感道德文化来自于教育

    考察日本人的育儿模式,可教好理解,耻感文化是如何与日本人的成长过程相融合,并最终在日本人的生命里扎下根基的。

    日本的教育也是一种典型的矛盾综合体。这种教育方式让日本人的人生曲线呈现一根很大的浅底U字型曲线。允许婴儿和老人有最大的自由和任性。随着幼儿期的过去,约束逐渐增加,直到结婚前后个人自由降至最低线。过了六十岁,人又几乎可以像幼儿那样不为羞耻和名誉所烦恼。

    日本育儿教育逐渐严格,十岁以上的孩子要承担“对名分的情义”的责任。这些孩子要学习,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间接手段洗刷污名,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直接攻击对方。比如说,如果有人说这个孩子不勇敢,那么,这个孩子就会采取措施来守护自己的名分,甚至采取报复的手段来捍卫自己的名分。

    可以说,日本成年人的矛盾性格,是由儿童教养的不连贯性与矛盾性造成的。既可以沉缅于享乐和安逸,也可以不计一切而承受极端的义务。谨慎的教育往往使他们行动怯懦,但他们又能勇敢得近于鲁莽。在等级制下,他们可以表现出极为驯服,但又不轻易接受上级的驾驭;他们非常殷勤有礼,但又保留着傲慢不逊;在军队里,他们可以接受盲从的训练,但又顽固不易驯服。

    他们自大又自卑,这就会让他们知耻而后勇。他们曾经学习中国习俗,继而又吸取西方学说,这就是证明。同时,他们又会狂妄自大,妄想能挑翻世界。

      读罢,发现这本书真的是很好。作者是典型的“学院派”,根本没有到过日本,却能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系统地分析日本人,尝试用西方的视角来解读某些文化现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候我们同为东方人的视角反而看不清真相了。

      书中作者会经常将日本与其他文化做对比,中国往往是其中之一。令我惊奇的是,许多作者述及的日本与当时中国不同之处,却在今天趋同了。比如家庭结构不同导致的孝道差异。作者认为中国常是大宗族模式,而日本则局限于家庭内部,祖先崇拜不超过三代。想想我们现在,是不是越来越倾向于此?虽然大宗族仍然存在,但关系早已变得松散。

      对于东方文化中的“情义”、“恩债”,书中也有很精彩的论述。受了别人的恩,就欠下了恩情,必想方设法以偿之,否则辗转反侧,夜不安寝。这造成了日本人不但轻易不受恩,同时轻易也不施恩。因为轻率地施恩意味着强迫别人负下自己的恩情,未必招人欢迎。另外还有“耻感文化”和“罪感文化”的比较,都是比较深刻的。

      不过也应该看到这本书的局限性。一是作者毕竟西方人,很多事情对她而言很难理解,反映在书里就是有许多谬误。二是此书成书至今已七十多年,有历史的局限性。说到底读书本来就是为我所用,要批判地去思考书中的观点。

    然而,当怀着这样的先入观念会不经意地发现:单纯地用“耻”来解释日本人的行为或日本社会之种种,虽常常有用,但并非屡试不爽,很多场合下存在解释困境。日本社会之复杂以及背后复杂的要因,恐怕绝非一个“耻”字可解。

    正如这世上绝大多数的国家,也正如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人们,有梦想有迷茫,有自己的故事,有一本难念的经。

    这样一个民族,有菊的温婉也有刀的锋芒,有菊之气节也有刀之义无反顾,对立而统一,在当下这个世界,过分的偏见误读或是一味推崇都并不妥当,去看看双面的日本吧,看看这个同我们相爱相杀的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关风雅与杀戮的……菊与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vz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