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17岁的女孩姜萍在阿里巴巴数学竞赛中荣获第12名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令人惊讶的是,她明明有机会进入高中,却选择了中专。这一非传统的选择引发了社会的热议。
她在中专学校以卓越的数学能力和突出的表现,脱颖而出,赢得了这一重要竞赛的高排名,成为闯进全球30名的唯一女性选手,也是该赛事举办以来首位打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这不仅是她个人的骄傲,也为众多青少年树立了一个不平凡的榜样。她的成功不仅仅是天赋的体现,更是努力、机遇和伯乐赏识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爆火带来的不全是赞赏,在各个平台中充斥着对这个“天才少女”的怀疑和打压:什么符号错了,书写不对,平时成绩不好,小猿搜题搜的,蒙题蒙的,花钱找别人的…… 甚至还有说她灵魂是男性的,认为一个女生不可能达到如此成就,这些人在键盘后面肆意抹杀少女的努力,只为了迎合自己心中“中专生都是差生”“女生就是学不好数学”的偏见。
这源于大众对“中专”的印象都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才会选择中专,加上中专的管理相对高中来说比较宽,许多学生缺乏良好的自制力和上进心。四川的一位中专老师杜老师提到,在中专,90%的孩子手机成瘾,他们在手机上不断地刷着快手、抖音等短视频软件,沉迷于王者荣耀、金铲铲等网络游戏,放假期间,他们的屏幕使用时间可达8小时以上。有些学生还利用手机直播自己的生活,想当网红或者赚生活费,但这个生活费,他们多用来玩游戏买装备买皮肤买化妆品。他们渴望一切东西唯独不把目光放在学习上。
在中专,学生拥有无限向下的自由,但姜萍找到了一条向上的路,且心无旁骛。
可能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中专生与全球数学竞赛似乎很难产生联系,是姜萍打破了这一常规,打破世人对中专生的偏见。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那么多的中专生,为什么只有姜萍做到了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首先,她拥有积极的自我信念,不对自己设限,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这种积极的自我信念会激励她更加努力地学习,最终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次,姜萍内心对于数学有着强烈的热爱和内在动机。这份热爱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她在数学领域不断探索前行的道路。即使身处外界可能并不看好的环境中,这种内在动机驱使她持续投入精力,将学习数学视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曾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中以满分收获金牌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博士姚健钢表示,她的数学水平或已触及研究生层面,希望通过她的励志故事能点燃更多人对数学的兴趣爱好。
当然,不仅仅是姜萍,对每个孩子来说,家长都应该拥有发现并锻炼孩子的天赋的能力,激发孩子的潜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做起:
1.多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2.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接受挑战,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和帮助,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3.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父母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父母不给孩子设限,孩子无穷的潜力才会得到施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相信他们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奇迹。如果您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助力他们更好地成长,就来扶禾心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