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大意是一个商人10年前卖房创业,经过10年的艰辛奋斗,赚来的钱只够把当年卖掉的房子买回来。
创业十年还不如买房一年!这个案例戳中了社会的痛点——在快速上涨的房价面前,创业与奋斗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和被人耻笑。
从财富的角度看,买房和创业都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没有对错之分。但从人生意义的角度看,买房绝对不能和创业相提并论,买房只是急于让自己过上所谓的“标配”生活,而创业则能让你走出一段意义非凡的人生历程。当你老了,回首一生,显然创业会更让你觉得不负当初的青春年少。那么,就让我们来聊一聊创业创新的那些事吧。
中国正处于第四次创业浪潮之中
创业创新精神在中国并不缺乏,回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国经济已经度过三次创业浪潮,现正处于第四次大规模的创业浪潮之中。下面,具体回顾一下:
第一次创业浪潮,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彼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城镇知识青年大规模返乡,同时,由于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带来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过剩,新增劳动力快速增加,城镇失业率居高不下,一度高达5%。在此背景下,很多人为了生计纷纷走上创业之路,多数从事投机倒把生意,一时间“倒爷”横行,形成了中国最原始的大众创业浪潮。
在这波浪潮中,个体户驱动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异军突起,诞生了美的、格兰仕、碧桂园、万向集团等至今依旧优质的乡镇企业。在这批“倒爷”中,少数人脱颖而出,成长为中国最具商业意识的企业家,比如柳传志、张瑞敏、鲁冠球等。
第二次创业浪潮,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持续至中期。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中国改革史上的重要讲话,提出“社会主义国家不发展商品经济,不发展市场经济只有死路一条”,振奋人心。随后,在党的十四大会议上,全面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积极性,“下海”经商浪潮全面铺开。
很多嗅觉灵敏的体制内人员,主要为国企、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任职的知识分子,纷纷下海经商,全民“下海”成为当时中国的创业新常态,房地产和外贸领域成为创业重镇,泰康人寿、万通地产、复星集团等一批优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与第一批创业者相比,这批创业人士接受过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开阔的视野,也更具探索和创新精神,并逐渐学习欧美现代的管理理念,由此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更具现代思维的一批优质的企业家,如陈东升、冯仑、潘石屹、史玉柱等,这批人后来也被称为“92派”。
第三次创业浪潮处于2000年至2010年之间。这一次浪潮,创业者们无一例外选择了互联网。上世纪90年代末,大洋彼岸的互联网创业浪潮以及纳斯达克市场波澜壮阔的财富效应,让国内及国外留学的很多计算机专业学生蠢蠢欲动,纷纷投身于互联网创业浪潮中。这些人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借势国内外风险资本,逐渐在中国大地上将互联网推进了千家万户,开启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十年。最先脱颖而出的是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大门户网站,其次登台的是阿里巴巴、腾讯与百度,最后登台的是一大批围绕吃喝玩乐而延伸出的互联网公司,这些构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互联网生态,也让中国互联网从默默无闻发展到世界第二大市场。
第四次创业浪潮就在当下。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浪潮随即全国铺开,“咱们创业吧!”成为时下中国最时髦的一句话。腾讯研究院数据显示,85%中国民众表现出强烈的创业意愿,全球排名第一。由此可见,全社会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新时代的创新创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投身创业浪潮,需要知道这些事
自2014年9月双创号召以来,已历经二年有余,在这期间,我国的创新创业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一是创业者和创业公司井喷式发展。创新创业的财富效应和成就感,让各类型群体纷纷参与到创业浪潮中,其中,这四类群体表现得尤为突出:
第一类是大学生创业。随着学校对创业的重视以及各类创业基金的设立,大学生创业风头正劲。《2015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创业及参与创业的大学生总人数达到55.8万人,较2014年增长16.9%。
第二类是留学人员归国创业。随着“千人计划”和“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的深入贯彻实施,留学归国人员占自主创业者的比例已达15%,且趋势还将进一步增大。
第三类是科技人员创业。国家大力提倡科研成果转化,各地也纷纷跟进制定相关落地措施,使得科研人员创业热情高涨。据中国科协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科技人员创业意愿超过50%,比2013年提高近一倍。
第四类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各类优惠政策刺激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正成为一道新风景线。截至2015年底,工商局已累计注册2505万个个体工商户、40多万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80万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47.9万家农民合作社,以上70%是由返乡农民工群体创办的。
除此之外,创业公司数量大幅增长,处处开花。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新增注册企业552万户,平均每天新增登记企业1.51万户,每分钟平均诞生10家企业(参见表1)。
二是创业领域聚焦于新兴业态。从行业分布来看,第三产业无疑是吸引创业者、吸纳创业公司的重镇。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80.6%的新增企业分布在第三产业,同比增长24.5%,远远高于第二产业6.3%的增速。
从具体产业结构来看,TMT、文娱、金融成为创业公司前三大发展方向,占比非常高(参见图1)。
从具体细分行业来看,互联网+相关行业成为创业热点,95%以上的独角兽企业(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独角兽企业累计达79家)隶属互联网+相关行业,主要分布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汽车交通和O2O服务四个领域,其数量占据总体的一半以上(参见图2)。
三是创业投资大爆发,好项目不缺钱。创业者即便有好的创业项目,没有起步资金也寸步难行,幸好,天使投资、私募投资迅猛发展,使创业资金来源不再是一件难事,正所谓“好姑娘不愁嫁”。清科集团数据显示,天使投资在最近三年内快速发展,投资金额与投资案例数屡创新高。2016年1月-11月,天使投资总金额达116.62亿元,较2010年4.76亿元增长24.5倍,投资案例数达1844家,较2010年96家增长19倍(参见图3)。双创热潮的兴起,促发了创业投资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创业投资总金额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创业投资市场。
四是创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应运而生,且呈星火燎原之势。在双创带动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孵化器数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15 年年底,中国有科技企业孵化器 2530 家、全国上报众创空间名单 2345 家,两项合计 4875 家。尤其是众创空间,此概念自2014年首提之后,实现了爆发性增长,两年间从50余家快速发展到2300余家,增长46倍(参见图4)。
你有创业“基因”吗?做自我测评吧
创业成功到底有多难?冯仑曾说“一个公司从A轮到上市大概是17万分之一”,这概率比遇到真爱还难!换句话说,创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有机配合,无数人在这条路上熬成了炮灰,只有少数人笑到了最后。
现阶段,创业是不是已经出现泡沫没人知道,但是确实很多人的状态并不是很适合创业。在你要奋不顾身跳进“火坑”之前,不妨比照一下自己是否自带创业“基因”。
一是创业者是否自带技能包。总结几大著名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分析,可以发现,创业成功的人士自身需具备:较高的智商和情商,较强的判断力和看事情的格局,快速纠错和持续学习能力,独特的人格魅力,专注、韧劲和激情。如果你是一个内心不坚定、遇事犹豫的人,那还是不要去创业了,老老实实打工就好。
二是有没有优秀的同行人。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说,“与你同行的人比你要到达的方向更重要”,亦有人说,“投资就是投人,投团队”。因此,好的团队、优秀的同行人是你成功的不二前提。因此,在正式决定之前,先看看自己能否笼络到几个愿意与你一起同行的人,而且最好和你能够互补,其中三人团队是最佳组合,最好是老大懂产品,老二懂技术,老三懂市场和推广。
三是有没有好的商业模式。21世纪什么最缺,毫无疑问是发现和创新。在社会分工愈来愈明晰化的今天,以新兴商业模式聚焦服务于某一细分领域往往是创业的突破口,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两年O2O、智能硬件、共享单车等成为创业者趋之若骛的圣地。好的商业模式在于通过“利润=收入-成本”这个恒等式实现持续长期盈利,并构建自身抵御竞争的护城河,根本在于提升了行业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任何商业模式,如果不能达到这两点,就不可能是好的商业模式,也不可能长期存活下去。这一两年,很多大学生纷纷加入创业队伍,很多高校也设立了各种创业大赛和创业引导基金,但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都变成了一场比拼PPT美观度和演讲能力的比赛,而不是商业模式的比赛,最后大学生创业一地鸡毛在所难免。
四是要不要倾家荡产去创业。创业是风险很高的事情,如果把自己的钱都放进去,那就是把自己的家庭置于危险境地之中,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因此,聪明的创业者一定是善于风险隔离的,正如著名投资人徐小平老师所言,“创业要来拿我的钱,不要借亲戚的钱创业”。好姑娘不愁嫁,好项目也永远不会缺钱。如果是好项目,钱绝对不会成为问题,都是资本追着你跑。
五是会不会利用社会创业资源。年轻人创业,最缺乏的就是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遍地开花的孵化器、众创空间正成为创业者的综合资源库。以4月7日开业的“苏宁青创园”为例,其为创业企业提供基础场地、资金支持、资源对接、平台与技术、成长辅导等一揽子服务,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为优质的青年创业就业社区。创业者“拎包即可入住”,只需要集中精力做好产品,其他杂事交由“苏宁青创营”来做资源整合,省心省事,何乐而不为。
当然,创业是艰辛的,并不是人人都能成功,也并不是人人适合创业,创业还是极少数人的事情。如果你立志成为那少数人,做出了决定,那就勇敢向前冲吧,说不定哪天就创业成功,走向人生巅峰了。如果失败了,也不要紧,及时止损,重新开始,世间依旧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你做。人生只有一次,只要是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怎么选都不会错!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何广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