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57442/e7b031c0f676c66d.jpg)
母 亲
【深圳】何良 著
一
正月三十日,是我的生日,但我的大多生日都是平平淡淡地过的。
小时候是奶奶为我做的生日,每到这一天,奶奶便早早为我煮好红鸡蛋,晚上放学回来,奶奶还会给我举行个农村的小仪式。奶奶信佛,无外是拜拜祖先、请请佛祖,念念经文、祈祷吉祥。长大后在外奔波,便没有了过生日的概念。当了父亲、女儿长大了,我便又有了过生日的喜悦。
俗说生日是“母难日”。我的生日,其实是“母难日”和“奶奶难日”。我的母亲当时所遭的难可能比有些母亲更大、更险一些。据说那个正月三十的夜晚,母亲还在干农活,觉得肚子痛了便在奶奶或外婆陪同下直奔医院,但是刚出村口,便忍不住在那片红石子地上生下了我。母亲生下我后那阵子,正值人民公社掀起社会主义大跃进新高潮,放“卫星”,搞“水利大会战”,可怜的母亲在产后虚弱的情况下,被无情的队长安排参加青年突击队搞水利建设。我在吸了不到两个月的奶时,妈妈便将我交给了奶奶,从此我便在没有妈妈、没有奶水和白米粥的穷困中艰难度过。等我长大后,母亲与我讲述了她不在家时我的“表现”:母亲指着奶奶脸上的一道道疤痕说,这就是你因饥饿闹奶时给奶奶留下的永久记忆。后来,我从母亲和外婆那里知道,母亲出去参加水利打会战后,由于饥饿我整天哭闹,哭闹时双手便拼命抓奶奶的双脸,奶奶也忍着剧痛任由我撒野,于是奶奶的脸上永远地留下了我任性撒野的一道道抓痕我的这一撒野,据说当时在邻村都传开了,直到我上大学了,还有人指着我80多岁的老奶奶的花脸说,那是她孙子何良的“杰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6257442/ac133939d10ff8d3.jpg)
二
我母亲姓林,名琼花,名字大气而时尚。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谢晋导演、祝希娟主演的经典电影《红色娘子军》的主人公吴琼花同名。母亲早年也在人家家当童工、放牛、干农活,但“财主”何启深仁慈厚道,视母亲如干女儿,身世比吴琼花幸运得多。
琼花,在海南并不是某种花,但叫琼花的人,正如海边许许多多的小花一样,总是悄悄地生长、默默地开花。我的母亲是一个很纯朴、很勤劳的农村妇女,从小到老都在不知疲倦地劳作。在村里那群同龄的姑姑们中,我母亲算是有点文化的,她的“文化”是在解放初期参加“妇女读书班”时学到的,其实只是识字班里学了一些字。直到现在,母亲在她那群姐妹中也是第一个学会使用手机的。那天,母亲让我帮她输入一些亲友的名字时,我惊喜地发现手机的通讯录里有几十个亲友的姓名,我怀疑她是否认识那些名字,她说她都能认出具体的名字,甚至还会写呢……
我的勤勉的母亲啊,其实是文盲中的非文盲。
![](https://img.haomeiwen.com/i6257442/612ab39570bc059f.jpg)
三
我们生活的村子叫东湖村,母亲就是本村的姑娘。所以哪个晚辈都可以称呼母亲“姑姑”。母亲生于1933年10月28日(农历九月二十一日),按照现时的算法,今年虚岁已是85岁高龄了。也就是说母亲在这个叫东湖的村庄里已经生活了85个年头。
东湖村是一个有近400年历史的老村落,姓氏比较集中,大姓姓何,相传自中原迁徙而来。
母亲的父亲、我的外公叫林鸿法,原籍本是海南陵水县的外乡人,据说他是随着他祖父和父亲乞讨到我们家乡,外公给村人打工,外公勤劳肯干、性情善良、又有力气、经常帮人干农活,村里人便收留了外公,并分给他村前小溪边两块瘦荒地和一块住地从此外公就盖了一间草茅房住下来。据说外公是一个乐师,下南洋之前他还在家乡拉起了一个戏班,是一个有点名气的二胡手。我之爱乐,尤其是对二胡的钟爱,应该是外公隔代相传。
外公一家作为外乡人,在村里是个小姓人家,在那时的农村,小姓人家要听大姓人使唤,村里还有个别恶霸专爱欺负小姓人家。外公喜欢拉二胡,当时虽然拉起一个戏班,但村里恶霸不给搭台唱戏,外公请村人吃饭也不被允许,恶霸还宣称:谁敢去鸿法家吃饭,就得“绝祠堂”(意为不准上祠堂拜祖宗)。无奈,外公只好到海边与人学做海盐生意。
我的外婆名叫孙爱英,外家是富裕人家,民国十六年(1927年)前后嫁到东湖村人家,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何春玉。在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波及海南,大量革命党人被杀。何春玉生下不到一岁,其父(外婆前夫),惨遭杀害。之后,一直受到外公帮工的外婆的家婆,说服了外婆母亲,将外婆许配给了我的外公。这个时候,我的外公已经做海盐生意了。就这样,外婆带着女儿何春玉嫁给了仍住在茅草房的外公。之后,我母亲和我姨林尤兰相继出生。外公下南洋的具体时间难以考证,只知道比我爷爷晚几年,约在1940年我母亲七八岁左右。外公下南洋后,我的外婆和母亲、阿姨曾处处遭到村里个别恶霸欺凌,有一次我外婆不在家时,母亲姐妹二人所住草房曾被恶人纵火。说起当时的恶人,在建国初期曾被批斗。其后人却不像他,而是待人以诚、善良厚道之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6257442/30520fe319913003.jpg)
四
母亲和父亲同村出生、同是穷苦人家,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和名存公、敦益公、和春伯他们从小一起玩耍、放牛、干农活。1947年,母亲14岁那年,与父亲共同加入共产党的外围组织“青年会”,主要工作是为共产党收粮食,然后送到“真正坡(现文昌市华侨农场所在地)”站,转送到龙马“新村宝榜”,一个站一个站地转送,然后送到前线。偶尔也帮送信,属于党的地下工作,十分危险。当时,我东湖村有九位青年加入共产党的青年会,他们是:何敦贻、何敦景、何启深、何和俊、林琼花、陈月英(贝山姩)、何名进妹妹、何敦伦、何敦全。据说我东湖村被评为“红堡垒村”的其中重要缘由,正是因为有这九人参加了青年会。母亲回忆说当时为共产党收粮送信的工作很危险,但大家不怕死,很有干劲。
1951年,18岁的母亲嫁给了大她两岁的父亲。说到当时结婚,母亲兴奋地回忆说,为了这门婚事,我在南洋的祖父省吃俭用寄回了100块大洋作为聘礼。当时这可是个大数目了,外婆完全可以改建瓦房了。但是,那时的人们革命激情相当高涨,在乡里组织的支援抗美援朝捐款、办学校捐款等几次活动中,人们竞相捐款捐物,当时作为妇女干部的母亲,直爽慷慨地捐出了共50块大洋和一对订婚金耳环母亲嫁到何家后,我姨也到城里读书了,外婆便跟着母亲过来何家一起生活。当时,爷爷和外公都在南洋曼谷谋生,奶奶和外婆便像一对亲姐妹那样和睦相处。父亲先后在人民公社、供销社当文书,本有机会接母亲到供销社工作,但为了照顾奶奶和外婆,也响应党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母亲最终还是选择留住奶奶、外婆身边
作为母亲,我娘亲是个伟大的母亲,从20岁到42岁,肚子里基本没停过,“一口气”为历代单丁单传的何家生了七个孩子。作为长子长孙,我自小就在曾祖父、奶奶和外婆等的溺爱下过着很幸福的生活。
在我的印象中,奶奶和外婆两人在家里操持家务是有分工的。奶奶负责内务,如做饭、带孙子、养牲畜等;外婆负责外务,如放牛、备好柴火和牲畜饲料等。所以奶奶到了晚年,背驼腰弯,行走十分困难。而外婆到终老还是直挺挺的腰杆,坐如弓行如风。劳作十分辛苦,姐妹俩偶尔也有口角,但分工合作,很是协调。
我家是华侨世家。有据可考,我的祖爷爷那一代就已经漂洋过海。所以,尽管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战乱和灾荒,解放后也出现过多次天灾人祸,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爷爷外公也没有断绝对家庭的外汇接济,生活不算很艰难。所以,印象中,作为长孙,关于我的生日祖辈从不怠慢。
长大后,才懂得真正该过生日的其实并不是晚辈,而应该是老一辈。然而,当真正懂得这个道理时,我敬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亲却已离开人世,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每每想到这里,不禁泪水如注……
![](https://img.haomeiwen.com/i6257442/789bc97499fc3feb.jpg)
五
父亲健在时,母亲从来都是张罗父亲的生日,而对自己的生日总是故意忽略。
记得在母亲70岁那一年,按照父亲的要求,要在海口郑重地为母亲做一次大寿。我们事先不告诉母亲,也只是知会一下弟妹们能专程回来更好,但作为长子的我一定得回去。母亲生日宴会的时间定在2002年10月26日(农历九月二十一日)中午12点,我10月24日就已经回到海口,与姐姐、姐夫开始张罗订酒店、邀请亲友事宜。25日那天,父母亲便来到海口,住进了预先订好的康德宾馆。26日这一天,我小姨姨丈、敦益敦春公、和祥叔全家、郭雪霞伉俪、启星兄弟、阿超的同学等等陆续到场,当挂好我在深圳事先写好的大“寿”字后,父亲宣布寿宴开始。宴会自始至终洋溢在一片祝福、贺喜、谈笑风生的气氛之中。母亲那天还破天荒地喝了点红酒,心旷神怡,乐开了怀。
时隔八年之后的2010年,那年是母亲的78岁大寿。家里的新楼“俊苑”刚好落成,在挑选“俊苑”落成庆典日子时,风水先生说,2010年10月28日(农历九月二十一日)上午最合适。天啊,这一良辰吉日,正好也是母亲“福如南山寿比东海”之庆生日,两件喜事恰巧相遇,真可谓天公作美啊。但是当时,父亲的恶疾已经确诊,大家的心情其实都十分沉重。既然两件大事正好同时,我们就决定将两件喜事同时庆贺。
为了给“俊苑”落成庆典增加点气氛(不敢说“镇宅之宝”),早在上个月初,我与阿文、阿超,在衍葵弟、云旺弟、老同孝平、发小华畴、云勇等陪同下连续几天到文昌、海口等地到处“寻石”,终于9月7日下午五点左右,在文昌东部海边的龙楼镇岭下村寻到了我们心仪之石“天来石”。
说来也巧,那天寻石寻到了那个石林,大家在那密密麻麻的石林中转了一圈,实际上已感到“山穷水尽”了,当我们失望地回头再看一眼石林时,居然出现了“柳暗花明”:有这么一块石头,像一尊宁静的卧佛,得大自在地仰天卧在一块比它稍大的石柱上,这石柱不算高,但方正坚固,稳稳当当,好像它天生就是要在这里捧托这块“神石”似的,真是恰巧啊。
阿文兴奋地跑了过去,大声地说“就是它了!就是它了!”大家围了过去,好生奇怪,刚才我们不是从它身边走过吗?!只见这块神石,平正规整,大小相宜,质地纯朗,色调雅致,似乎曾是我们梦里神交多年的朋友,今天终于有缘聚首
“就是它了!”我恨不得今晚就将它“请”回家,连同那高高的托床石柱
那天庆典,阿文负责总指挥,我负责主持庆典仪式和致辞,父母亲揭幕,姐姐负责后勤协调,阿超负责时间号令和点燃鞭炮,阿旺负责动土与安装等事宜,时辰是上午八点正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时间就在安装神石的忙忙碌碌中度过了,对于母亲的生日,虽然我在致辞中告诉大家,也祝贺了两句,但母亲的生日,实际上始终不曾被作为今天的大事。在整个仪式安排上,更多地考虑了安装神石仪式上了。到了中午吃饭时,我才忽然想起今天更大的事其实是母亲的大寿呢,醒悟过来,内心阵阵愧疚
时间悄悄的又过了两年。转眼间,母亲的八十大寿即将到来。那一年,我负责的文艺援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魅力喀什》和深交《喀什之夜》音乐会等项目同时启动,塔什库尔干县第一届“旅游文化节”召开,我将负责组织策划一场塔县历史上最大的文艺晚会
但是,我多次提醒自己,天大的事,也大不过对母亲的孝!我不能有任何理由忽视今年母亲的八十大寿。原因很简单,自从一年前失去了父亲,我的母亲在万般痛苦加上患严重心脏病的情况下,还坚持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在乡下生活,而我说服不了她进城生活,又无法常年在她老人家身边陪伴她,我不孝!虽说为母亲操办个生日并不能说明是否真孝敬,但从内心说我自己绝对不能忽视这个安慰母亲的日子。当我与姐姐、阿文说及想法,我们仨不谋而合。于是,分头准备,姐姐负责将母亲从文昌老家接过来,在深圳的兄弟们便负责具体的准备事宜,记得我是提前一天就订好了五磅的多层水果蛋糕,阿文阿宇订了两个大围台的包房,一切准备得十分完满,唯一的不足是:如此重要的母亲80岁生日,居然没有留下一张留念照片,作为一个摄影人,这是我一生的失误和遗憾。母亲近两年来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自家的亲戚和何家朋友,她也从来没有经过这么多人排着队来向她贺寿,激动的眼眶有些湿润,心里甜滋滋的。到了许愿和切蛋糕的宴会高潮了,她在许愿时突然跑了神,犹豫间两次问我,说什么呢?说什么好呢
我说:妈,许愿不必说出来,只要默默地用心去说、用心去想,愿望就能实现
是啊,凡事只要用心,愿望就能实现。今天我才真正醒悟,最不能等待的是用心去践行你的孝道、你的善良、你的正心。然而,当我今天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时,我敬爱的父亲却已离开了人间,“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2017年7月24日 于深圳)
![](https://img.haomeiwen.com/i6257442/f8fefcd9cd6f727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