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舒婷,朋友们应该不会陌生,她写过的诗歌《致橡树》,曾经传遍天下,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人。直到现在,一些节目上还经常有人朗诵。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这些朴实而真切的诗句,是一个自立女性的内心独白,是朦胧派女诗人的独立宣言,也可以说是对感情(爱情)的一种“畅所欲言”。
人常说,诗如其人。诗人舒婷写出了这样情真意切、个性强烈、动人心脾的诗作,那么现实生活中,“木棉”和“橡树”的爱情,究竟如何呢?
张昌华 的《“灰姑娘”舒婷的幸福婚恋》一文中,对作家舒婷的婚姻爱情生活,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诗人舒婷和她的丈夫陈仲义,同是鼓浪屿人,两人的住所,相距步行3分钟的路程。陈仲义是一所大学的教授,还是出色的文艺理论家。志同道合的两人,又都是“鹭岛文学圈”内的朋友,经常在一起聚会,彼此虽相互心仪,但谁也不愿先表心迹。
历经七八年,在舒婷的一次远游归来之后,陈教授才发现自己必须表白了,如果晚了,这位大才女被别人抢去了怎么办?
而一贯崇尚独立自主的舒婷,在陈仲义正式求婚时,却不忘“维护主权“,约法三章:一、不做家务;二、小两口单独过;三、交友自由。陈仲义没说半个“不”字。可见舒婷是找对了人啊!
这对相爱多年,32岁的“金童”与29岁的“玉女”,终于登上了爱情的“双桅船”。
可是,一夜间,当舒婷变成陈太太之后,“三章”一章也不章了,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因为与丈夫非常相爱,舒婷自觉做出了牺牲。
”一周7天,要分割给年迈的公婆,多病的老爸,不善家务的丈夫和调皮的儿子。属于舒婷自己的,大概只有七分之一。“如此看来,诗人舒婷真正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相夫教子,诗文成章。舒婷不仅是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好儿媳,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
在这个家里,他们有着明显的分工。舒婷主内,陈仲义“主外”。主外的事,繁琐而辛劳。
陈仲义白天要过海到学校上课,晚上还要写诗评。”至于出版社、报刊的约稿、笔会、出书等事,陈仲义一揽子全包。人们笑话说他是太太的生活秘书。出版社出版《舒婷文集》,全由陈仲义选编、复印、剪贴、审订及至校对。“
舒婷说“我们从没吵过架,因为我们互相很了解,再加上我们都热爱文学。我们把文学当作一种信念,因此他非常支持我写作。”舒婷还说:“陈仲义是个责任感极强的丈夫。” ……
这就是“木棉”和“橡树”的爱情生活。
正如舒婷的诗中所写:”我如果爱你——……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