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谣言,新冠与我们

谣言,新冠与我们

作者: 花老板不吃闸机 | 来源:发表于2020-06-28 14:57 被阅读0次

    美国仍然有大批民众认为,新冠病毒是一场谣言。

    甚至特朗普的儿子都发推文表示:新冠病毒是特朗普反对者捏造出来的谣言。

    这不是美国民众太愚蠢。

    这是谣言太可怕。

    谣言的传播能力,天生比事实高出很多量级。

    很多人宁愿相信微信上

    “XXX小区再发现一例感染”

    也不愿相信官方报道的“0感染”

    似乎在谣言面前,权威不堪一击。

    谣言作为一种古老的从众现象,花老板必须来唠唠这个事。

    本篇文章一共分为3个部分:

    1、谣言的产生和特征

    2、我们该怎么面对谣言?

    3、【彩蛋】有没有可能用谣言去做营销?

    谣言的产生和特征

    我们先从一个谣言故事出发:

    1967年7月26日,美国一家兵工厂的冶金工人,因为连续18个小时一直佩戴着隐形眼镜,角膜发生了严重的病变。

    当时他正在上班,被送到医院去之后,他没有想到眼睛出问题是因为佩戴隐形眼镜时间太长,他只是告诉医生说,眼睛不舒服有可能是因为在电焊过程中接触到了小火星。这个事情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完全不至于发展成后面席卷整个欧洲的大谣言。

    但说巧不巧,可能是冶金工人、隐形眼镜和工伤之类的关键词,在当时比较受关注的原因,在事故发生后到最后确诊出来之前这段时间里,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对这个事件的解释。

    就在这个小事故发生后的几个月,这位冶金工人的不幸遭遇,就从美国的媒体传播到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报纸上,从此以后,这个故事便周期性地出现在大西洋彼岸,短短几年就传遍了欧洲。

    但是随着这个故事反复被讲述,各种细节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原本只是一个因为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导致眼睛生病的普通新闻,最后变成了一个耸人听闻的工伤事故,故事的主角和事故发生的经过也变了。

    新版本的故事是这样的:在某工厂中,两名电焊工人戴着隐形眼镜在工作。在电焊过程中,他们不小心打开了保护面罩,当时两个人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当他们回到家里想摘下隐形眼镜时,居然连眼角膜也同时脱落下来了。

    根据这个谣言所说,因为电弧产生了一种微波,这种微波在瞬间就能使浮在隐形眼镜上面的液体薄膜蒸发掉,导致隐形眼镜片牢牢黏在了角膜上。事故发生时,受害者不痛不痒根本不会注意到,但当他们想要取下隐形眼镜时,眼角膜就会被扯下来,导致失明。

    一个很小的事件,就在谣言的发酵下变得越来越像“可怕的事实”。

    从这个经典的谣言,我们可以总结出三条谣言的特征:

    #划重点#

    1、发生在事情悬而未决的时刻。

    2、总是牵连到某一个群体,和你也有或强或弱的关系

    3、不断重复,愈演愈烈

    中国古代就有这么一个故事,是《战国策》这本书里提到的“曾子杀人”。这个故事里的曾子,就是孔子有名的学生曾参,是一位品行和学识都很高的人。这个故事是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在曾子的家乡杀人了,这件事被街坊邻里知道,就有人去找曾子的母亲,告诉她说“你儿子杀人了”,曾子的母亲不信。

    但没多久,又一个人跑来告诉她“你儿子杀人了”,曾子的母亲还是不信。又过一会,第三个人来曾子家告诉她母亲说“你儿子杀人了”,这下,曾子的母亲终于惊慌起来,丢下手中的纺锤逃走了。

    可见不断重复的力量多么可怕。

    我们该怎么面对谣言?

    知道了谣言的特征,我们该怎么面对谣言呢?

    老话说,谣言止于智者,确实是这样,因为面对谣言除了自己做到不传播,也没什么太有效的方法谣言,是基本不可能制止的。

    如果自己可能遭遇谣言,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一定要记住:

    不要在辟谣公告里再次提起谣言的内容

    麦当劳曾经被卷入过一场谣言,谣言说麦当劳的牛肉汉堡是用蚯蚓肉做的。

    麦当劳立刻做出了辟谣,摆出了非常强大的一条事实,那就是蚯蚓的价格比牛肉贵了5倍,辟谣信息中还开玩笑说,“你不该担心你吃的牛肉汉堡里加了蚯蚓,而是如果有人卖你蚯蚓汉堡,你才要担心他是不是加了牛肉。

    ”这种解决方式当然很幽默,也说出了问题关键,但实际情况是,麦当劳的牛肉汉堡销量还是直接下降了。

    原因并不是公众不相信辟谣,而是当这个谣言传播出去之后,蚯蚓和牛肉汉堡就产生了某种联系,让人一看见牛肉汉堡就想起来蚯蚓。

    类似这样的谣言,如果你想辟谣,与其说“麦当劳的牛肉汉堡里真的没有蚯蚓”,倒不如直接宣传牛肉汉堡多么真材实料,尽可能淡化公众对“牛肉汉堡”和“蚯蚓”这两件东西之间产生的联想。

    不要在辟谣公告里再次提起谣言的内容,是所有想要辟谣的人都要遵守的法则。


    有没有可能用谣言去做营销?

    作为一个非常务实的公众号,我第一时间就想到这个问题。

    现代广告费那么贵,如果创造一个谣言自己去传播岂不是节约了很多广告费?

    你一定会问:给自己公司制造谣言,这不是没事找事,自己砸自己招牌吗?

    当然不是。

    历史上谣言促进知名度和业绩的故事,比比皆是。

    这里近期最牛的就是春节期间的【双黄连事件】了。

    网传双黄连可以抑制新冠病毒,导致全网络双黄连脱销。

    你看

    1、悬而未决:新冠特效药找不到的时刻

    2、人群相关:全中国人民的健康

    3、不断重复:从实验室疑似可抑制,在网上不断被重复,最终变成了服用可治疗

    这件事或许是巧合,也或许有人为成分,我们不做评论。

    单说对销售额的促进作用,就值得被写进从众效应教科书。

    或许你会说,这类黑天鹅可遇不可求,就算遇到了,也不能策划这种关乎生命的谣言。

    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多小事,都可以用谣言思维来做传播。

    比如你要发布新产品的时候,刻意隐藏产品的某一个关键特征,从而引起用户的广泛讨论,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曝光量。

    就拿苹果为例,每年新品发布之前都有大批量文章猜测苹果将推出双卡双待功能……

    只要牢记谣言的几个特征,你也可以尝试用谣言节约自己的市场营销费用。

    1、发生在事情悬而未决的时刻。

    去思考:任何事情结束之前,可以想象一下,有没有制造谣言传播的空间?

    2、总是牵连到某一个群体,和你也有或强或弱的关系

    去思考:这个“悬而未决”的结果,会和哪些人息息相关?产生什么影响?

    3、不断重复,愈演愈烈

    去思考:怎么不断重复?有哪些发展空间?发展空间是否在可控范围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谣言,新冠与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hw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