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简友广场读书
《笔杆子修炼36堂课》:公文写作的精进心法

《笔杆子修炼36堂课》:公文写作的精进心法

作者: 云海煮茶 | 来源:发表于2022-10-02 23:46 被阅读0次
    《笔杆子修炼36堂课》:薛贵辉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10

    文丨云海

    《笔杆子修炼36堂课:公文写作精进之道》是清华大学出版社“新时代职场新技能”系列的最新一种。与该系列已出版的多本公文写作类书籍一样,作者薛贵辉也是体制内的笔杆子,从事公文写作近20年。书中的36篇文章,是作者耗时5年,全面系统梳理总结公文写作经验而来,其中有多篇文章已发表于《应用写作》等杂志。

    翻开《笔杆子修炼36堂课》,可以发现该书的重点不在于讲授公文写作的具体招术,而是围绕认识、学习、修改、修炼4个方面,讲授公文写作的大道。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该书与其说是公文写作的工具书,不如说是笔杆子的修炼心经。

    通览全书,书中有两个观点给人印象深刻。一个是在公文写作中强调跨界思考,一个是主张功夫在诗外。

    对于很多经常性文稿来说,要写出新意,作者推崇用跨界思考来构思提纲,提炼观点,创意写作。所谓跨界思考,就是跨越不同的领域,转换思考维度,用不同的视角审视,找到普遍的联系,从而获得写作灵感。诸如军事、建筑、数学、物理、生物、音乐等等学科的跨界思考,都可以为公文写作提供灵感。善于借鉴跨学科的思维模式,不失为公文写出新意的一个好办法。

    与此同时,作者还非常注重在日常积累公文写作素材,也就是陆游所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公文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也不是光靠灵感闪现就可以下笔成章。要想拥有过硬的笔头功夫,离不开平时素材的积累。否则,等到真正要动笔的时候,就难免会苦于“无米之炊”了。

    积累素材,不仅要有“功夫在诗外”的意识,及早行动起来积累素材;还要有识别素材的眼力,知道哪些素材是有积累价值的,这需要养成深度思考和发问的习惯。即多问自己,这个材料反映了什么情况、是否有独到见解、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规律和理论、哪些素材可取哪些不可取、以后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等等。学会有意识地用心看材料,辨别出有价值的素材,就能提升深度思考能力,也能提高积累素材的效率。

    当然,学会积累素材,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又快又好地使用素材,这就需要管理好素材。因此,搜集素材还得细分,按照特定专题来整理,否则后期不好管理。具体的细分方法,可以建立7个素材库:(1)思想库;(2)政策库;(3)数据库;(4)经验库;(5)语言库;(6)事例库;(7)范文库。这样分门别类整理好了以后,经常翻一翻、看一看,这样,肚里有货,手中有粮,关键时刻就会知道有哪些素材可以用,怎么用,在哪里了。

    把功夫下在平时,无疑是提高写作效率的一个好习惯。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倡另外几个高效率写作的习惯。比如,不厌其烦地写提纲,提纲写好了,内容就不会偏离主题,这反而会节省很多修改的时间;想清楚了再动笔,像给领导写讲话稿,就得先想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是怎样,讲话的意图是什么,以及领导的讲话风格、发言的场合,等等,这样才能避免走冤枉路;及时获得反馈,如对比“花脸稿”琢磨审稿者如何修改、现场听领导有无临场发挥、请教同行等,以此让写作形成闭环,并对负反馈进行反思改进。这些都是有助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良好习惯。

    此外,作者还强调修改的重要性,认为修改是写作的关键一招,用了8门课的篇幅来讲授改稿、审稿的方法。在第4篇的“修炼”篇中,作者还进一步总结出了公文精进的修炼之道,如,笔杆子的“6项修炼”:学习力、思维力、语言力、创新力、意志力、道德力;笔杆子精进的“8大机制”:学习、分享、团队、沟通、推稿、师徒、模仿、跟稿机制;公文写作要有“复盘思维”,等等。

    不可否认的是,作者确实是公文写作的笔杆子,善于总结提炼和遣词造句,全书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对于希望公文精进的读者,应该能够从书中获得同频共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杆子修炼36堂课》:公文写作的精进心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hy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