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端午节撞上高考
当传统节日遇到奋战一刻
对于万千考生而言
既是毕业的季节
也是一段美好旅程的开始
愿各位即将奔赴考场的考生们:
距离2019年高考
已不到24小时
相信考生们已经做好充足准备
而他们的爸爸妈妈们也给足信心
为孩子的顺利高考“保驾护航”
或许爸爸妈妈们会因为恰逢端午节
让孩子吃个好粽子,寓意“高中”
或许会穿个旗袍,祝愿“旗开得胜”
或许会穿上一件绿衣,愿“一路绿灯”
或许也会给孩子准备营养早餐
1根油条2个鸡蛋
让孩子轻松拿个“满分100”!!
这一些些#高考特色行为#
虽然幽默有趣 听着让人开怀大笑
但却代表着爸爸妈妈们的美好祝愿
高考虽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但却能够改变命运
而那些年的高考状元
背后都是些怎样的父母呢?
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的父母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而不是在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情况下,就以“别人家的孩子”为由盲目教育孩子,这只会雪上加霜,慢慢毁掉一个优秀的孩子。
教育讲究方法,也同样讲究孩子。那些能够发现孩子优缺点的父母,往往都是懂得教育的父母,他们不会触碰孩子的雷区。
就如去年广东状元张恒说的一样:
“我从小比较自信好强,有时还会自满。爸爸好像深知这一点,所以我每次取得一点成绩时,爸爸除了给予肯定和鼓励外,还会更多的泼点冷水,提醒我下漏洞。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批评式教育’。虽然说这种方式不好,但我觉得比较适合我。”
这并不是在提倡“批评式教育”,而是我们教育孩子过程中难免会有鼓励与批评,在批评孩子前鼓励孩子和认可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来说,批评将更有效果。
懂得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
关于“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这样的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但越是这样人人知道的问题,越不被重视。
孩子天生有一颗跃跃欲试的好奇心,他们总想走出父母规划的那个“舒适圈”,但由于父母常常舍不得孩子吃苦,总是以爱之名为孩子包办一切,总觉得孩子始终是孩子,离不开父母的庇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事实上,许许多多的高考状元,基本都是从小被父母逼着独立成长的,因为他们需要学会独立做好自己的事情,遇到问题不是逃避,不是马上寻求帮助,而是主动思考,就如一位来自清华的学霸就说:
“感谢爸妈的尊重与放手,让我学会了遇事不逃避,而是先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言传身教,懂得自律
再好的学校,都不及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言传与身教应同时进行,并且密不可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
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意义。
有父母做榜样的孩子,永远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学业和梦想。曾经的安徽状元董吉洋,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过:
“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也发现了,但是他们不多说什么,而是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我看到他们都在看书,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了。”
不可否认的是,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好学有修养,孩子便耳濡目染,拥有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如果父母懒惰闲散,又怎能要求自己的孩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呢?
爱讲故事,从小培养阅读习惯
高考语文状元孙倩妍曾之所以能够取得148的高分,她解释说:
“书读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当然,从小的阅读习惯也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与引导。从小,我妈妈就非常爱给我讲故事,所以我对于阅读的喜欢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孩子的阅读习惯、语感能力不是天生而就的,而是需要父母后天引导的。
阅读能在无形中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让人心胸宽大,思维认知丰富而饱满,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同时从书中学习到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变得遇事沉着冷静,无畏无惧。
孩子是家庭的缩影,教育孩子需要顺其自然,静待花开,但却并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而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
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总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处事方式、道德修养及思维方式,从而决定孩子的命运。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一个灵魂。
学霸们的背后并不是一群举着鞭子的虎妈狼爸,更多的是像朋友一样信任自己的父母。
给予孩子稳定的家庭环境,用爱、和鼓励,让孩子在面对挫折、困难时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完美跨过高考、大学、社会等人生的一道道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