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部分的内容明显比第一部让人感到深奥,如果没有军事基础,这一块会较为吃力。建议结合其他战略书籍补充。
因此,我今天找到了我尘封已久的《孙子兵法》,谈谈杠杆和目标在孙子兵法里的用法。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谈判是企业运作中的一件大事,同样不可不察。谈判是实力的较量和谋略的对抗,如何营造有利于自身的形式,削弱对方斗志是至关重要的。孙子兵法在虚实、奇正、迂直中有深刻的论述,这对我们取得谈判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在竞争方式上,孙子最推崇的是通过“伐谋”的手段,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并非要拼的你死我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种保全敌我双方实力的“双全”策略,通过实行威慑战略来迫使对手不战而降。
上世纪美苏争霸时期,美国曾主张互相确保摧毁的核战略,这种战略设想华约对北约核突击2-3分钟内,北约能把自己的核武器对准莫斯科发出去,这个战略是两败俱伤的战略,美国专家对孙子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攻城是最下等的策略,因此变“相互确保摧毁战略”为“相互确保生存战略”,从而赢得了冷战。美国正是通过核威慑来给对手施加压力,警告对手不要妄动,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那么如何在谈判中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在谈判中首先对对方进行心理震慑,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以严厉的惩罚作为达到目标的心理杠杆。
威慑作用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实力,而且取决于对手对可能后果的心理评估。
二、以优势的实力和充分的迎战准备作为达到目标的物质基础。
在一场涉及生死存亡的斗争中,胜败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
三、以高超的“伐谋”、“伐交”艺术作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手段。
百战百胜,算不上好中之最,运用谋略或外交手段,做到不动一兵一卒迫敌屈服,才是真正上策。
四、以周全的“修道保法”措施作为达到目标的可靠保证。
要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到“不可胜”,只有通过“修道、保法”才有可能。其次,在对对方进行心理震慑之后,要对其做利害分析,从对方的立场上,体现出对对方着想,尽力为对方挽回不必要的损失的态度,让对方区明利害,心服口服的接受我方条件。最后,也可以适当的给与对方抚慰,比如承诺双方加强合作,互惠互利等等。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切入角度是抚平双方矛盾与冲突,
通过这方面的思考,再来看《战略》这本书,本质都是相通的,在现实谈判中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保全双方的“双全”效果,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在谈判中,要审时度势,合理运用,预先策划、预料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