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高中,我们说话和读书几乎全是用方言,老师也差不多,南京几位老师的语言介于普通话和南京话之间,稍微规范一些。小学二年级时,一次期中考试,全公社教师推磨式监考,监考我们的是中心校的一位女老师,她用普通话给我们报听写,玻璃一词她连报了三遍,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词,有一个男生问了一句,是不是玻璃,用的是土话,被她严厉地呵斥了一声,不许讲话!幸好这话我们还能听得懂,我们的普通话水平就这个样子。
高一时,高老师上课也不用普通话,他的普通话也不标准,但他发现了一个人才,所以需要朗读时他就找人替代,这个人就是张玉梅。初中时语文课上老师也常找人朗读的,读得最多的是邱云,她的普通话发音还挺标准,不过情感稍欠饱满。张玉梅朗读时不仅发音准,音色还美,而且懂得融入与文章相应的情感,可谓声情并茂。
其他同学回答问题还是用方言土话,心里也想用普通话呀,可就是管不了自己的嘴,没办法的事。张玉梅起初的朗读是很认真,很用心的,可读着读着似乎感到了一种孤单,直至有一次老师再让她范读时,她也用起了杨金话,而且是认字式的不带情感。这一次后老师也不再让她朗读了,还干脆取消了课堂个人朗读这个项目。
毕业后再次听说张玉梅的时候,她已经去了泰县扬剧团。有一次泰县扬剧团到吴堡演出,海报上有张玉梅的剧照,饰演的是佘老太君,这在戏剧中应是老旦的角色吧。同事中有部分中、老年教师喜爱戏剧,我对戏剧不是十分感兴趣,但这一次是例外,毕竟有同学主演,捧场是必须的。当然张玉梅并不知晓,那时剧团是有编制的单位,演出收入颇丰,个人的工资待遇自然不会低。地方戏明星虽不及影视明星那样如日中天,但也算是灿若星辰了。
网友评论